(相關資料圖)
水壩是很多水資源豐富區域最常見的民生工程,隨著科技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種類豐富的水壩,它們在灌溉、防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前不久,小編騎行路過武漢新洲城區,在舉水河邊發現一座材質特殊的橡膠壩,它的規模不大,但顏值獨特。即便是在汛期,經過大壩一側,隨拍壩體,流水平穩細致,一覽無余,配合岸邊的風景,成為一方地標。
與多數建在河流上的水壩一樣,新洲區這座舉水河橡膠壩,攔截在水流一側,無論汛期還是旱季,都是一抹靚麗風景。水壩的位置很醒目,基本上進出城區都可以遠遠看到它的存在。比如,自駕從其他地方到新洲,走新施公路上舉水河大橋,在第一個路口往北,轉到風情大道,在衡州大街交匯處即可看到河灘邊上的大壩。如果是在新洲城區,那么乘坐z218公交小巴,在章林路章林小學站下,沿學校大門口對面小路走到河灘邊即是,這樣的休閑漫步,比騎行還要自由。
當然,騎行的話,南北的鄉道和省道都可以走,且不受“機動車行駛規則”限制。推著單車從衡州大街過去,還能直接將車子推到河灘上,舉水河流經此處,河床寬度還不小,流速倉促,景致自然。相對于上游和下游的地勢,橡膠壩被建設在此,比較于一般的鋼筋混凝土大壩,它顯得更加精致迷你,且規模明顯更小。規模上的大小不影響橡膠壩的功能,即便是在當下這個汛期,大壩的狀態依舊良好,沒有凌空的大陣勢,也沒有活動的閘口,橡膠壩很安靜。
站在河灘邊,看到由于橡膠壩的存在,流水在此被輕松阻隔,然后繼續溢出向下流去。汛期的水質非常渾濁,伴隨有很多樹枝等雜物,經由上游慢慢流淌過來,看著非常迅猛。不過,水體統一在抵達橡膠壩前似乎變慢了一些,直到沖過壩頂直流而下,這個突兀的過程效率還不低。區別于一般水泥建筑水壩,需要固定的基座和活動的閘口,會在河道中間占據水面以上較大的空間,操作和截流效率受閘口開放的角度影響。橡膠壩完全沒有這個顧慮,它自帶可填充空間的橡膠主體,結構組合更加直觀便捷,操作靈活效率高。
具體來看,舉水河所在的這一段河床,本身地勢也非常獨特。像河床上下游的落差相對較小,即便是在汛期,洪峰也并不大,加上橡膠壩的阻隔,水位落差后,流到壩體下方的水面較為平緩。不過,這個流水平緩也只是相對的,雖然看著橡膠壩區域的水流很平靜,但水深和水下環境并不可知,所以還是強烈建議,汛期盡量遠離河邊,觀景在遠處即可。隨著汛期結束,舉水河的水流變化較大,水質的成色也有徹底改善,這時候隨拍景致會更好。
不過,雖然是在汛期,小編路過舉水河橡膠壩時,依然看到不少市民在此觀景。有漫步在遠處大街上的,隔著防洪堤,只看到依稀的人影;也有走下河堤的,來到河邊,橡膠壩這邊有專門的親水平臺,觀景正當時;最讓人意外的是,更多資深垂釣愛好者也會下場,提著桶和魚竿,妥妥的野釣班底。使用很短的5.4竿子,掛好釣餌就拋竿,七星漂隨波逐流,人穩穩站在岸邊,看到漂相變化迅即提竿,一條小魚被提上岸,讓人十分羨慕。
站在岸邊觀景,橡膠壩和垂釣愛好者都是風景。古詩里寫“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僅從字面意思理解,垂釣人的愛好是釣魚這個運動,它們的初衷在原地不動,慢慢觀察、警惕性不低。而騎行運動,需要持續發力,山地自行車的速度,在平緩的省道上走也很自由,穿越鄉道到省道,再直沖大橋,遙望的河灘,一覽無余的景致令人心曠神怡。
從舉水河橡膠壩另一側走過去,順便繞道走一圈河堤,崎嶇的砂石路面,騎行刺激,很有節奏感。聽當地的小伙伴介紹,橡膠壩所在的河堤沿岸建設了河灘公園,這也是為什么以河壩為核心的區域成為游覽打卡的區域原因。汛期時的橡膠壩看著十分低調,估計到旱季,因為河流水質變化,整個公園的風景會有較大提升,期待下次再次騎行路過。(喵星人日志原創隨筆文字,部分插圖未及時標注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