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朝的親王,很多人都氣不打一處來,認為正是這些飽食終日的寄生蟲壓垮了明朝。
(資料圖片)
這樣的認為是正確的,但是明朝的親王數(shù)量真的不算多。給明王朝帶來巨大壓力的不是這些親王,而是那個不合理的宗室分封制度,正是朱元璋制定的那世襲罔替的宗室宗室分封制度,給整個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那么,明朝的親王共有多少,為什么說數(shù)量不算多呢?讓我們好好地算一下。
洪武
洪武皇帝是明朝皇帝中的生育冠軍,共生26子,其中長子朱標封為太子,26子朱楠早逝未分封外。實封親王共24名,為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楚王朱楨,齊王朱榑,潭王朱梓,趙王朱杞,魯王朱檀,蜀王朱椿,湘王朱柏,代王朱桂,肅王朱楧,遼王朱植,慶王朱栴,寧王朱權(quán),岷王朱楩,谷王朱橞,韓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棟,伊王朱?。
其中無子國除的有趙王朱杞,潭王朱梓,湘獻王朱柏,郢靖王朱棟,安惠王朱楹。
登基稱帝國除的有燕王朱棣
謀逆國除的有齊王朱榑,谷王朱橞,寧王朱權(quán)四世孫朱宸濠
罪大惡極國除的有伊王朱?五世孫朱典楧,遼王朱植六世孫朱憲?
到明末,洪武系的親王還剩下的有秦王、晉王、周王、楚王、魯王、蜀王、代王、肅王、慶王、岷王、韓王、沈王、唐王一共13位。
存活率為54%,無嗣率為21%,犯罪率為21%
太子朱標
太子朱標共生五子,長子朱雄英早逝,次子朱允炆登基,實封親王三名,為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
由于燕王朱棣造反成功,登基為帝。因此不承認建文帝分封的親王,將他們廢為庶人,同時這三位王莫名其妙的死去,并且都無嗣。
因此吳,衡,徐王無子國除,存活率為0,無嗣率為100%。
永樂
永樂皇帝共生四子,其中長子朱高熾登基為帝,第四子朱高爔早夭。實封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兩位。
其中,謀逆國除的親王為漢王朱高煦
到了明末,永樂系親王只有趙王一脈。
存活率為50%,犯罪率為50%
洪熙
洪熙皇帝共生10子,其中長子朱瞻基登基為帝,第四子朱瞻垠早逝追封蘄獻王,其余8子均封親王。分別為鄭王朱瞻埈,越王朱瞻墉,襄王朱瞻墡,荊王朱瞻堈,淮王朱瞻墺,滕王朱瞻塏,梁王朱瞻垍,衛(wèi)王朱瞻埏。
其中,越,滕,梁,衛(wèi)王均為無子國除
所以明末崇禎年間的親王共有秦、晉、周、楚、魯、蜀、代、肅、慶、岷、韓、沈、唐,趙,鄭、襄、荊、淮,德、崇、吉,益、衡,榮,潞,福、瑞、惠、桂,定,永王共32位親王。
其中,洪武系藩王共有十三位,永樂系一位,洪熙系四位,英宗和憲宗系均為三位,隆慶系一位,萬歷系四位,崇禎系兩位。
可見,明朝給宗室撫養(yǎng)帶來巨大壓力的并不是這些處于金字塔頂尖的三十多位親王,而是歷代王府分封的924位郡王和不計其數(shù)的將軍和中尉。對比歷朝歷代,宗室壓力達到如此嚴峻的程度,非明王朝莫屬。明朝宗室分封和待遇問題,是精明了一世的明太祖朱元璋做的為數(shù)不多的糊涂事情之一。
到了明末,仁宗系親王流傳下來的有鄭王、襄王、荊王、淮王。存活率為50%,無嗣率為50%。
宣德
明宣宗共生二兒子,分別是長子朱祁鎮(zhèn)和次子郕王朱祁鈺。
其中,長子朱祁鎮(zhèn)登基為帝。次子朱祁鈺在土木堡之變后登基為帝,后在奪門之變被廢為郕王,并于當年去世,無子國除。
所以,宣德帝一脈親王存活率為0,無嗣率為100%。
正統(tǒng)/天順
明英宗共生9子,其中第三子早卒朱見湜早逝未封,長子朱見深在天順元年由沂王重新冊為皇太子外,剩余7子都封為親王。分別是德王朱見潾,許王朱見淳,秀王朱見澍,崇王朱見澤,吉王朱見浚,忻王朱見治,徽王朱見沛。
其中,無嗣國除的王為許王朱見淳,忻穆王朱見治和秀懷王朱見澍。
徽王一脈在嘉靖朝因罪國除。
到明末的時候,英宗系親王剩下的還有德王、崇王、吉王。存活率為43%,無嗣率為43%,犯罪率為14%。
成化
明憲宗共生14子,其中皇長子,皇次子悼恭太子朱祐極和第十子早夭,第三子朱祐樘登基為帝,其余十子封親王。分別為興王朱祐杬,岐王朱祐棆,益王朱祐檳,衡王朱祐楎,雍王朱祐枟,壽王朱祐榰,汝王朱祐梈,涇王朱祐橓,榮王朱祐樞,申王朱祐楷。
其中,無嗣國除的王為岐王,雍王,壽王,汝王,涇王,申王。
興王一脈由于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承襲帝位,因此興國除國。
到了明末,憲宗系親王還剩下益王、衡王和榮王,存活率為30%,無嗣率為60%。
弘治
明孝宗共生2子,長子朱厚照登基為帝,次子朱厚煒由于早夭折,被追封蔚悼王。
孝宗系親王存活率為0%,無嗣率為100%
正德
由于明武宗正德皇帝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唯一一個無嗣的皇帝,因此本文不再累述。
嘉靖
明世宗共生8子,其中長子哀沖太子朱載基,次子莊敬太子朱載壡,五子朱載,六子朱載<戞斗土>,七子朱載?,八子朱載<土夙>均早逝。因此,實封親王為裕王朱載坖和景王朱載圳。
其中,景王朱載圳無嗣國除
裕王朱載坖登基為帝,裕國國除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