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紅來為大家帶來的是新三國演義免費,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1、新版《三國》最應該注意的一點是片名,因為這里不是叫《三國演義》,說明這一版《三國》主要依托的藍本不是羅貫中的小說,而是陳壽的《三國志》等真正的史籍。
2、這有兩個重要意義,一是在對歷史的演繹角度和劇情選材上,與19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不宜放在一個話語體系下來考量;二是擺脫了經典文本的束縛,新《三國》得以在一個更自由的平臺上來構建自己的歷史觀和表達方式,相形之下,94版的《三國演義》更像是原著小說的機械圖解,而陷于當時的制作水平和創作理念,以現在的審美眼光來看,這個圖解略顯低劣粗糙。
(相關資料圖)
3、導演高希希曾多次聲稱新《三國》中有大量的顛覆內容,這個顛覆自然也是相對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言的。
4、因此新《三國》摒棄了桃園三結義而代之以董卓亂政作為開篇情節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這也將意味著小說中全局上的蜀國視角將被打破,尊劉貶曹的價值體系也將被重新審視,在這個基礎上,歷史上的三國風云將更加客觀全面地得以呈現。
5、有人質疑新《三國》開局部分實則為曹操傳,這從尊重歷史原貌的角度上來看,是完全合理的,而且一直到官渡之戰滅袁紹,曹操都應當是當之無愧的頭號風云人物。
6、如果事事都抱著羅貫中的演繹來對照觀看新《三國》,可能會看得很糾結,當然這其中也包括那些脫離了《三國演義》的文本而重新編寫的臺詞對白,雷人也好,啰嗦也罷,我覺得總歸是好過照搬《三國演義》半文半白的原文念白的,不過讓劉備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的穿越性臺詞就有點問題了。
7、所以說,新版的《三國》是一次更具原創精神的經典翻拍,這絕對是值得鼓勵的,當然這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觀眾用最熟知的文本去對照現實演繹的長短,而創作者也不可能完全擺脫掉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畢竟作為一部很成熟的歷史傳奇小說,那里可借鑒的東西很,比如曹操錯殺呂伯奢一家的情節,在《三國志》中是沒有的,但這又是確立曹操個性最關鍵的一筆,于是也得以采用。
8、但是有好的出發點未必就能達成理想的結局,至少從目前的熒屏呈現效果來看,新《三國》遠低于我的期待。
9、高希希是電視劇導演中的多面手,題材嘗試很多,也很高產,也不乏像《歷史的天空》這樣的精品,但對于新《三國》這樣的鴻篇巨制,他在創作理念和手法上都顯得過于平庸了。
10、可以說,從敘事到人物,從畫面到音樂,從動作到節奏,從對白到表演,新《三國》無不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
11、其實跟央視老版的三國比起來,除了立意上的突破,基本上沒有實質的進步,可現在的觀眾已經不是16年前的欣賞水平了。
12、也許有人要說這樣的判斷應該等到看完全劇再下,但是這里要注意一點,電視劇和電影不一樣,電視劇開局階段必須發力,抓住觀眾,美劇的首播集往往是最精彩的,一開始就水水的,誰還跟你耗時間?以新《三國》95集的超長篇幅,如果掌握不好情節高潮和興奮點的均勻設置,觀眾的流失是必然的。
13、新《三國》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營造出一個風云際會、豪情干云的歷史氛圍來,只停留在不溫不火地講故事的高度。
14、《三國》是一部群像戲,其吸引人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形形色色的人物,正是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共同交織成了一副斑斕多彩的歷史畫卷。
15、但是新《三國》中的人物刻畫,基本上是靠人物對話來帶出人物內心的,曹操壓著嗓子裝奸詐,劉備壓低聲音裝謙卑,關羽一言不發裝清高……中國的電視劇普遍的缺點是嚴重依賴對白而忽略人物外部動作和細節設計,這樣帶來的后果就是敘事缺乏節奏感,只能靠語氣和聲調來調節情緒和節奏。
16、這一點在新《三國》中表現得尤其沒追求,基本上都是人物對話和反應的堆砌,即使是開局階段濃墨重彩的曹操也是很流于表面化的描寫,張揚的對話和表白實在是太多了,這個人物的性格一開始就被披露殆盡了,以后那么長的篇幅,我很難想象還有什么漸進式的挖掘空間,因此這注定了是一個沒有層次感的男一號,陳建斌的演技和臺詞功力都不錯,可惜導演賦予他刻畫人物的手段只能是用各種語氣和聲調咆哮對白了。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