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鄭州6月26日消息(見習記者 張羲輪)南陽市淅川縣山區的許多村莊,曾面臨交通、醫療和教育等條件不足的困境。近年來,通過國家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光明社區成為了這些山區村莊貧困戶的新家,該社區已成功安置了來自15個鄉鎮、264個村莊的1015戶貧困群眾,總人口達4175人。
(相關資料圖)
社區寬敞明亮,活動豐富,是“創五星促發展”網絡主題宣傳采訪團對光明社區的第一印象。據了解,光明社區黨支部為推動社區的發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的引領作用,將黨建與社區發展有機結合,同發展,共進步,為居民再造一個充滿希望和活力的新家園。
光明社區大廳,為居民提供多樣化的便捷服務(央廣網見習記者 張羲輪 攝)
強化支部引領,讓社區“穩得住”
“由于搬遷戶來自各個鄉鎮,人員比較混雜,進城安置后,生活環境和生產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轉變,給社區管理和后期扶持帶來了挑戰。”光明社區黨支部書記衡志強說道。
光明社區引入制作香包的工作,增加居民的收入來源(央廣網見習記者 張羲輪 攝)
保持易地扶貧移民長期穩定往往是公共政策的難點,為群眾建立起一個新家園,做好易地扶貧的“后半篇文章”,實現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的目標,是易地搬遷社區工作的難點。
衡志強在采訪中表示:“將群眾的小事辦好,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信任,才能將光明社區的工作越做越順利。”光明社區黨支部堅持著“把群眾的小事作為自己的大事”的工作理念。衡志強在采訪中特別強調了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作用,堅持每月開展黨員活動,讓黨員們積極參與社區工作。他特別提到了一位老黨員,這位老黨員經常參與社區各項工作的宣傳,默默地幫助社區化解問題,使得群眾越來越信任光明社區黨支部的工作。
光明社區為孩子們提供了快樂、有益和互動的成長環境(央廣網見習記者 張羲輪 攝)
同時,光明社區黨支部書記衡志強向記者介紹:“我們黨支部以一老一小一青壯為重點服務對象。縣政府投資興建了淅川縣第八小學,方便孩子們就近上學。同時,將獨居的老人集中起來,為他們提供午餐和社區活動。”
然而,在光明社區提供各項服務的背后,志愿者的幫助不可或缺。據了解,光明社區很多志愿者來自于淅川縣人民醫院。“我們醫院的同事們都很積極,由院領導帶頭,基本上每個職工都會參與志愿者工作,經常是三四百個人輪換著來。我們參與社區衛生打掃,老人照料等等,我們還會參與義診,畢竟我們都還是醫生。”志愿者王茂笑著對記者說。
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陪伴孤寡老人進行交流、娛樂和關懷,努力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央廣網見習記者 張羲輪 攝)
支部多錯并舉,讓就業“穩得住”
“為了穩住社區群眾的就業,我們光明社區黨支部全體黨員、干部都行動了起來,不斷考察招商,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引入社區,力求實現讓群眾上樓生活,下樓工作。”衡志強對記者說。
據了解,為了幫助群眾增加收入,光明社區加強了技能培訓,開展了電商、家政、養老等培訓課程,幫助群眾掌握一技之長。社區還積極搜集周邊企業和單位的用工需求,通過多種形式發布用工信息,拓寬了群眾的就業渠道。同時,社區引進了一些簡單易上手的加工廠,為社區群眾提供就業機會。
社區居民制作香包(央廣網見習記者張羲輪攝)
進入社區內部,記者看到很多社區群眾在社區辦公室里制作香囊。一位正在制作香囊的社區居民李金華告訴記者:“我在這里制作一個香囊五分錢,上班時間比較隨意,可以同時照顧到家庭,一個月大概能獲得四五百塊。”
此外,光明社區鼓勵群眾創業,為創業人員提供開業補貼和貼息貸款等支持,助力香菇種植業的健康發展。社區還成立了勞務隊,為企業和單位提供臨時用工,增加了搬遷群眾的收入。
光明社區創五星社區的材料,里面裝滿了社區每一件“小事”(央廣網見習記者 張羲輪 攝)
回顧光明社區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在黨建引領下,社區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光明社區不僅實施了多方參與、防范化解、精細服務和促進創業就業等一系列舉措,而且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社區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在不斷增強。
展望未來,光明社區將繼續以黨建為龍頭,緊密團結居民群眾,推動社區治理的現代化、專業化和精細化。光明社區致力于穩民生、促就業,帶動社區的發展的事跡,為國家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樹立了可借鑒、可復制的樣板。我們相信,在光明社區的黨員和居民共同努力下,這個社區將繼續書寫發展的篇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