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自去年11月開賽,經過半年激烈的角逐,由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辦的第三屆“集萃創新杯”總決賽于近日落下帷幕。來自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四個學生團隊在比賽中表現出色,與全國16所高校的20支隊伍進行對決,共斬獲兩項二等獎與兩項三等獎。
榮獲二等獎的西浦滴血篩“癡”隊,其研發的納米纖維素微流控平臺有助于實現精確且經濟的大規模阿爾茲海默癥早期篩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監測與干預。西浦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大四學生苑航說:“我們在市場調研和項目概念化驗證中曾遇到過一些困難,最終憑借師生的共同努力,熬過一個又一個夜晚,順利把這個項目呈現給了大家。”
聚焦于腦癱兒童下肢智能康復設備開發的魔毯隊榮獲比賽二等獎,該團隊由西浦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的同學組成。西浦學生安藝佳表示,團隊的成功來源于隊員強大的技術支撐,也感謝兩所學校的指導老師對項目的把控和在方向上的指導。 “我們不敢自詡為千里馬,但可以確信的是學校中常有伯樂。”
西浦智能工程學院副教授、superbrain隊指導老師楊瑞博士介紹道,該小組設計了融合腦機接口和虛擬現實的智能康復系統,其研究課題旨在推動智能康復輔具的研發、促進其在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推廣。目前,該團隊已與昆山市康復醫院簽訂了科研合作備忘錄,將繼續推進該系統的應用和推廣。
“在這次比賽中,我們參觀了長三角國創中心和杜邦中國研發中心,并與多個創新創業的比賽團隊進行交流,這讓我們對新技術的產業化有了更大的信心。”西浦ioMT隊的參賽學生謝凌婕說。該團隊的參賽課題“基于深度學習輔助的摩擦電自黏附皮膚健康貼片”,目前正在蘇州慧聞納米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研究成果的應用驗證,有望為遠程醫療、醫聯網、智慧醫療等領域提供可靠的實時健康數據。
本屆“集萃創新杯”大賽由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辦,聯合杜邦中國研發中心、南京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集萃生物材料與醫療器械研究所、集萃醫工交叉技術研究所、集萃腦機融合智能技術研究所等五家單位,從長三角產業創新需求出發,以“醫學交叉、融合創新”為主題,凝練產業創新賽道,發動國內高校在讀研究生或高年級本科生積極揭榜掛帥。
西浦研究生院主任、西浦-集萃學院運營院長周煒老師表示, “西交利物浦大學始終走在探索教育改革的路上,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產業聯合培養、產業實踐及創新創業大賽等方式,突破傳統課堂的局限,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領導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大學生的潛質,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使之成為適應和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記者:吳楠 編輯:石露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