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紡織服裝產業一直是江蘇省傳統優勢產業、重要民生產業。近年來,江蘇省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持續推進傳統服裝紡織領域數實融合發展取得新突破,在高端紡織集群培育上實現了“三個第一、兩個領先”。
紡織服裝產業“數實融合”發展特征明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江蘇省紡織服裝產業把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作為主要抓手,進一步運用新設備新技術,拓展新模式新產品,探索新零售新領域,奮力推進“數實融合”發展江蘇新實踐。
新設備、新技術的加速應用成為驅動紡織服裝產業“數實融合”的先導力量。一是實現數字化研發設計。通過開發應用設計工具和工業軟件,利用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三維建模、模擬仿真、激光3D量體等場景,提高研發設計數字化水平。二是實現智慧化供應鏈管理。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慧物流等技術裝備應用,推動江蘇省紡織服裝企業建設可視化、移動化、智能化供應鏈管理體系。三是實現平臺化服務方案。江蘇省圍繞紡織服裝企業需求開展了一系列工業軟件技術攻關、智能制造裝備研發和一體化解決方案集成。全力支持省內龍頭企業建設云制造平臺和服務平臺,并培育了一批具有紡織服裝產業特色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新模式、新產品的持續拓展推動紡織服裝企業“數實融合”價值鏈邁向更高端。體現在個性化需求指導柔性化生產以及產業交叉衍生新興產品。一是順應個性化消費趨勢。通過推廣大規模個性化服裝定制新模式,大力普及柔性設計、裁剪、縫制、整燙等智能化生產,全力構建數字經濟下紡織服裝定制新優勢,順應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升級趨勢。二是催生新興紡織服裝產品。傳統用紡織品方面,如海瀾之家等企業大力開發防皺免燙、抑菌抗菌等功能性高檔面料;產業用紡織品方面,像沛縣恒輝編織等重點突破特種編織、復合材料等技術。
新零售、新領域的全面融通不斷探索紡織服裝企業“數實融合”發展新方向。一方面,私域流量推動銷售規模擴張。線上線下服務融通推動實現服裝零售“單一服務隨需供給”的低附加值環節向“場景式服務多元化供給”的高附加值轉移,孕育消費新需求。另一方面,虛擬外延助力產業拓展。如笛莎公主,依托自創動漫文化和自主品牌“笛莎Deesha”,與國內電商SaaS系統及服務提供商千米網合作,推出“笛莎公主商城”,并打造“公主小鎮”等新概念體驗項目,實現笛莎服飾在女童教育、文化、娛樂、旅游等領域的全面拓展。
推動紡織服裝產業“數實融合”邁上新臺階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全省紡織服裝企業需踐行新發展理念,賦能傳統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
進一步明晰江蘇省紡織服裝產業“數實融合”發展路徑。上游原料供給領域,要聚焦生產流程數字化轉型。化纖行業要重點培育推廣產品智能外觀檢測、自動包裝等流程解決方案;絲綢行業要重點解決智慧蠶桑管控、機器選繭、自動化繅絲等數字工藝;棉毛紡織業要不斷優化在線質量監控、智能配棉、紗線質量預測等實時功能。中游成衣制造領域,要緊跟消費需求變化,轉型重點放在服裝設計、柔性生產、個性定制等領域,著力打造“南通家紡”“吳江絲綢”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紡織服裝品牌,共享生產、研發、銷售的優勢集群數據。下游銷售流通領域,要鼓勵支持紡織服裝企業廣泛應用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拓展線上營銷渠道,支持企業參加“蘇新消費”四季主題系列促進活動,服務指導常熟服裝城、東方絲綢市場、南通國際家紡等大型專業市場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銷售倍增。
進一步強化江蘇省紡織服裝產業“數實融合”要素支撐。一是加大資金支持。通過設立專項紡織服裝發展基金等方式,給予紡織服裝企業設備投入和服務購置補助;通過集中采購、價格補貼等手段,充分攤銷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的研發成本和使用成本。二是深化技術保障。在技術供給方面,進一步提升關鍵制造技術工藝,加快圓緯針織機等成套裝備研發,全力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在技術運用方面,鼓勵推動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藝流程中的深度應用;在服裝、家紡終端領域,重點提升可視技術、體感技術在創意設計、供應鏈管理等方面融合應用。三是保障人才供給。一方面,充分發揮江蘇省紡織服裝各類高等院校、研究所、企業等各方主體積累優勢,通過共建共培方式開展“訂單式”培養,擴大復合型人才供給。另一方面,進一步強化紡織服裝專業人才落戶加分、能力提升評定、創業載體扶持等優惠政策,防止人才流失。
進一步加快江蘇省紡織服裝產業“數實融合”創新平臺建設。一是完善產業創新平臺整體布局。進一步加快建立以管理委員會為決策層,技術委員會為咨詢層,企業研究院為實施載體,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實驗室、省生態染整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為支撐的研發平臺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構建融品牌設計、產品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集聚為一體的技術創新平臺。二是開展緊密型多維度產學研合作。以需求為導向,以產品為主線,以技術為基礎,以研究院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質性“產學研”合作,特別是要加強“揭榜掛帥”型校企聯合攻關、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型合作,形成“產、學、研、用”的四位一體發展之路,探索建設國際化創新合作網絡,不斷適應紡織服裝產業潮流趨勢,提升紡織服裝產品檔次,推動行業技術升級。
鄭瓊潔 姜龍舟(南京市社科院研究員、江蘇省揚子江創新型城市研究院專家;江蘇省高成長企業博士工作站專家)
(來源:新華報業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