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進入高溫預警,全國多地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底至6月初,江南、華南及西南地區東部遭遇今年入夏以來最大范圍高溫過程,超過80個國家站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6月15日,國家能源局在華東區域舉辦跨省區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演練。
6月15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今年首個高溫中暑氣象預報,較常年平均首發日期提早13天。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未來三個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將維持厄爾尼諾狀態,海溫指數持續上升,將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強度的東部型厄爾尼諾事件。
高溫催化用電需求持續攀升,負荷缺口或再加劇
高溫催化下工商業及居民空調負荷迅速提升,部分省份夏季降溫負荷占最高用電負荷比重達到40%-50%,甚至超過50%。
據中電聯預測,2023年夏季全國最高用電負荷約為13.7億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萬千瓦;若出現長時段大范圍極端高溫天氣,則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億千瓦。
而隨著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和尖高峰時段電力需求的剛性增長,我們預計迎峰度夏期間電力平衡難以滿足,負荷缺口仍有較大概率出現。
用電需求攀升疊加水電出力不足,火電壓艙石地位凸顯
厄爾尼諾現象下2023年高溫天氣多于往年,考慮到年內降水量可能偏少,導致水力發電減少,火電有望持續發揮壓艙石作用。
6月16日,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在國家發改委6月份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我國統調電廠存煤達1.87億噸的歷史新高,做好今年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有堅實的基礎。
據國家統計局,我國 5 月發電量同增 5.6%,其中火電同比增長15.9%,環比提速 4.4個pct;而水電大幅下降 32.9%,降幅環比擴大7.0個 pct。且氣象部門預計 2023年夏季多地區降水偏少,或導致水力發電量減少。
保供地位凸顯,火電核準裝機速度明顯加快
根據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簡報《中國電力部門低碳轉型2022年進展分析》統計,2022年中國新增核準煤電項目82個,總核準裝機達9071.6萬千瓦,是2021年獲批總量的近5倍。
此外,地方政府對煤電的核準熱情也延續到2023年,今年一季度新核準煤電項目裝機達2045萬千瓦,超過2021年獲批煤電的總裝機量。2021年四季度以來,基于火電“壓艙石”角色及調峰電源的重要性,火電保供地位凸顯,火電核準裝機速度明顯加快。
成本下行疊加收入上浮,行業基本面在持續向好
一方面,在政策加持下,長協煤履約率有望提升,同時疊加進口煤增量沖擊,入爐煤價有望繼續下跌。 國內煤價自5月開始快速下滑,因此Q2火電燃料成本相比于Q1有望實現明顯改善,同時考慮煤價下滑節奏及電廠煤炭庫存天數,Q3火電燃料成本壓力將繼續降低。
另一方面,自從電價改革實施后,多地電力市場成交價均實現20%頂格上浮。根據江蘇省電力交易中心數據,江蘇省2023年年度交易總成交電量3389.89億千瓦時,加權均價 466.64元/兆瓦時,較火電標桿電價391元/兆瓦時,上浮19.35%,幾乎達到頂格的20%上限。
華西證券表示,隨著全國電力市場交易規模進一步擴大,各省市相應火電價格有望在標桿電價基礎上進一步上浮,充分獲得電價上浮利潤。成本端壓力下行,收入端電價上浮,火電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續改善。
天風證券表示:迎峰度夏將至,預計今夏高溫時長仍較常年偏多,電力負荷壓力或將進一步提高,在煤炭價格維持低位的情況下,火電板塊有望迎來量價齊升,從而實現業績持續環比改善。
相關上市公司
華能國際(600011):全國火電裝機規模最大的上市企業,中國境內第一個實現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發電公司。
浙能電力(600023):浙江省規模最大的火力發電企業,全國裝機容量最大、資產規模最大、能源產業門類最全、盈利能力最強的省屬地方能源企業之一。
深南電A(000037):在珠江三角洲電力負荷中心擁有3家全資或控股燃機發電廠,現有7套9E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26萬千瓦。
建投能源(000600):公司電力業務以燃煤火力發電和供熱為主,目前擁有控股發電公司10家、售電公司1家,參股發電公司12家。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下行,政策推進不及預期,用電需求不及預期,裝機增長不及預期,電價下調的風險,煤價上漲風險等。
參考資料:
國盛證券-公用事業行業周報:夏季高溫驅動火電盈利擴張,充電樁迎重磅政策催化
天風證券-公用事業行業研究周報:用電量維持高增速,持續看好火電業績環比改善
華西證券-火電行業深度:煤電壓艙石地位不改,繼續看好盈利修復。
免責聲明:【九方智投-投顧-何龍濤-登記編號:A0740622100005;以上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買賣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