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手工藝人韓僖僖用他設計制作的1111件非遺毛猴作品,成功挑戰“最大規模的毛猴展”吉尼斯世界紀錄。
走進北京設計之都大廈一層大廳,一排小木盒里,整齊地擺放著1111只毛猴。它們形態各異,大的高三四厘米,小的只有約1厘米,活靈活現的毛猴作品引來觀眾的駐足觀看。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韓僖僖用334只毛猴制作的“雙奧之城”紀念場景。作品還原了冬奧會開幕式上“小鴿子”唱響主題歌的一幕和2008年奧運會主火炬點燃的瞬間。
在韓僖僖靈巧的雙手中,毛猴表現的場景非常豐富:既有單板滑雪、冰壺等冬奧健兒的拼搏時刻;又有中秋節、重陽節等民俗節日;還有拔河、舞龍、劃龍舟等瞬間。經過工作人員的現場清點,韓僖僖成功挑戰“最大規模的毛猴展”吉尼斯世界紀錄。
“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世矚目,我希望用365天的時間,通過每天做一個‘毛猴’場景,記錄下當天發生的事件、節日。”韓僖僖說。
毛猴是老北京特有的傳統手工藝品,制作毛猴的材料非常簡單,都是中藥材:毛茸茸的辛夷去掉頭尾,非常像小動物的身體,蟬蛻的頭爪作為毛猴的頭和四肢,也正好與辛夷相配,整體很協調。
韓僖僖師從毛猴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姜守煜,他們這一派做的毛猴沒有眼睛、表情,擅長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喜怒哀樂。韓僖僖說:“比如放鞭炮的毛猴,左腿蹲著彎曲度很大,右腿是伸長出去的,毛猴的大腿還要分出左右。這就要在成百上千個蟬蛻中找到合適的角度。想讓擬人化的毛猴活起來,真得費一番工夫。”
韓僖僖介紹,老手藝人大多用牙簽、木棍、廢報紙來還原毛猴場景中的道具,早年有著做模型沙盤基礎的韓僖僖,創新地將現代科技與傳統技藝結合,使道具更逼真、更接地氣。比如:3d打印的頭盔、茶壺,滴膠還原的冰面,激光雕刻的冬奧“大雪花”等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也成了他的道具:衛生紙的內圈做鋼架雪車的滑道,冰壺掃冰的刷子用的是免釘膠……
韓僖僖將每天構思和制作毛猴的過程拍成視頻發在了自媒體平臺上。在韓僖僖眼中,制作毛猴不算難事,但每天都要堅持下來并不容易。既要根據當天的節日或突發事件設計內容、道具、姿勢、畫面,還要拍攝、剪輯、發布,平均每天從制作到發布要用3至5個小時,但他卻樂此不疲。“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走近毛猴這門非遺技藝。”韓僖僖說。
作品“雙奧之城”
流程編輯:u019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