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濱江景觀花橋亮相。 綠地集團供圖
一端連著外灘濱江,一端連著位于董家渡核心區的商業體與辦公樓,同時跨越外馬路與中山南路兩條馬路,橋面之上是一座大花園,黃浦濱江景觀花橋亮相。
(相關資料圖)
6月28日,上海黃浦濱江景觀花橋項目東西連通、景觀花園建成,即將向市民開放,標志著上海南外灘“立體交通”基本成型。澎湃新聞記者從建設方綠地集團獲悉了上述消息。
黃浦濱江景觀花橋位于黃浦區南外灘核心區域,緊鄰黃浦江。 綠地集團供圖
黃浦濱江景觀花橋項目是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位于黃浦區南外灘核心區域,緊鄰黃浦江,東臨外馬路,南臨董家渡路,項目包括空中橋面層、地面一層和地下三層5000平方米公共空間,以及一座2000平方米的藝術中心。
在董家渡核心區,“綠地外灘中心”地處黃浦區正在打造的金融產業集聚區,既有中國人保、海通證券等領軍金融企業,也有商船會館和天主教堂等保護性建筑。花橋是從濱江到董家渡腹地的慢行交通的重要一環,人們不用再穿越兩條馬路,就可到濱江邊。
澎湃新聞記者 陳逸欣 圖
值得一提的是,巧妙設計下,人即便站在花橋的中部,也能望見江水與對面的浦東。
花橋以景觀為主題,采用造型植物、觀賞草與花境相結合的組合模式,突出“花”的主題,沿著一條呈八字形的空中走廊。花橋橋面是一個“空中花園”,使用的鮮花綠植量驚人,超過上海任何一座人行天橋。橋面東西向的兩條主路兩側,種植了混合花徑與毛鵑、金葉石菖蒲等多彩地被,內側以櫻花作為主題樹種,點綴紅楓、雞爪槭等色葉中層植物,形成動態多彩的連續性景觀。據說,為了綠化的成活率,施工方排除困難,向下深挖了達2米的樹坑。
中山南路是黃浦區外灘邊的主干道,車流量大,車來車往也是一道繁華都市的特有風景。董家渡花橋是最好的觀景點。在花橋最中心的位置,設計了一個“花眼”——兩邊是步道,中央鏤空,俯瞰好像一只“眼睛”。這樣的設計,一方面讓地面位置可以透光,人開車經過地面,不會感覺壓抑,另一方面“成就”了一個有趣的觀看車流的視角。
在花橋最中心的位置,設計了一個“花眼”。
黃浦濱江景觀花橋工程作為上海市生態文明建設類重大建設項目,施工難度大、工藝要求高。花橋整體采用鋼結構形式,總重量約 1500 噸,因下方為中山南路及董家渡連通道,施工中無法適用傳統吊裝形式,施工難度大幅增加。綠地采用液壓頂推方式科學施工,經過45天不分晝夜的協調和努力,順利完成了安裝。
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項目把建筑、景觀、交通等多種形態融為一體,將成為上海濱江岸線標志性的公共開放空間,連接地下、地面、空中的“立體交通”,成為上海的“景觀陽臺”和“公共會客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