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精神的回望,旅行是詩意的抵達。蘇州連續四年舉辦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以水墨筆法鋪染江南之韻,共筑江南文化精神家園。5月30日,第五屆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拉開帷幕,這場盛會不斷推陳出新,創造和展示著豐富的江南文化內涵,并以開放創新的姿態,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藝術精品成為讀懂江南的“窗口”
【資料圖】
“一點靈犀托付伊,幾番欲解無詞……”姑蘇夜色中,昆曲傳習所內園林實景版昆曲《玉簪記》用一段逾百世而不褪色的愛情,唱醉了廣東游客李靜和她的朋友們。
蘇州自古是領江南文化風騷之地,山溫水軟、典雅精致、文蘊醇厚的吳地文化,滋養了江南文藝的繁花滿枝,也成了世界觀察蘇州、讀懂江南的“最美窗口”。
虎丘曲會在明清兩代曾延續200多年,“千人石滿千人坐,千頃云浮千頃煙”的盛況成為美談。“晚風吹拂,月影浮動。伴隨著兩聲清脆響亮的鳴鑼聲,虎丘曲會正式開唱。曲友們你方唱罷我登場。”2021年江南文化藝術節期間舉辦的虎丘曲會,讓昆曲票友汪蘇萊至今難忘,“《牡丹亭》《長生殿》《浣紗記》等一支支經典昆曲令人如癡如醉,除了業余曲友,蔡正仁、王芳等昆曲名家也登場獻藝。”
藝術精品,不僅展現著江南文化的藝術魅力,更成為蘇州在塑造“江南文化”品牌活動中的最佳代言。4月28日晚,蘇州芭蕾舞團原創大型舞劇《壯麗的云》首演。該劇開創了以芭蕾舞演繹科技題材之先河,通過對蘇州籍“兩彈一星”元勛、部隊指戰員等典型人物的藝術性塑造,講述了老一輩科學家圓滿完成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的感人事跡。此前不久,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資助項目名單正式公布,《壯麗的云》入選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5月30日蘇州江南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壯麗的云》再次和廣大觀眾見面。
以江南文化為精神紐帶,著力展示江南文化特質和優秀文化成果,共筑江南文化精神家園。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用文化盛宴激發了江南文化的藝術“共情”,喚醒了江南文化的深層次追求。
文旅融合提升美好生活指數
園林是江南文化最具標志性的意象之一。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推出“拙政問雅”項目,70分鐘的沉浸式夜游,讓海內外游客大呼感受到了園林“另一面”的魅力。蘇州市拙政園管理處主任薛志堅告訴記者,該項目是基于世界文化遺產開發的一個文化旅游創新產品,按照最小干預的文物保護要求,借助影像、光效的跨媒介藝術手段將中國園林轉述為當代美學空間。
文化為基底,旅游更具生命力。今年5月,蘇州面向海內外游客發布5條深度旅游線路。分別為孫武文化、昆曲文化、鄭和長江文化、古鎮文化、過云樓藏書文化。“這批線路都是以蘇州特色文化內容為背景開發的。”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韓衛兵以昆曲文化線路舉例,該線路就是基于首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打造的,囊括了昆曲創始人顧堅故居、發源地千燈古鎮、唯一一所以“中國”命名的昆曲博物館、昆曲演出等內容,讓游客能全方位了解、學習、體驗昆曲的精髓。
今年的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將重點推出一批文旅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如,經典園林、幽庭夜游等園林文化主題游,蘇工蘇作、傳統技藝等非遺文化主題游,運河十景、人文歷史等運河文化主題游,古街小巷、民國風情等街巷文化主題游等研學旅行線路,還將發布“最蘇州榜單”及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名單,發起“色彩蘇州·新生活”夏季演藝+旅游文旅體驗共創活動。
以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為重要支點,蘇州精心打造更多體現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旅游精品,讓自然景觀更富神韻、文化體驗盡顯魅力。“文化遺產、文化資源、文化要素轉化為旅游產品,推動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撐、優勢互補,讓百姓在享受高品質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過程中,實現精神文化需求極大滿足、美好生活指數全面提升。”韓衛兵表示。
文化滋養展現“詩意棲居”
藝術的盛會,也是群眾的節日。首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推出了19臺23場經典大戲,吸引2萬多人次走進劇場,2355場惠民觀影活動吸引24.5萬人次觀看,10條“蘇州藝術之旅”線路引來數萬人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連續四屆活動,網上網下總關注參與人次超過3億。
文旅盛會在為市民、游客提供高雅藝術盛宴的同時,激活了市場消費潛能。打開第五屆江南文化藝術旅游節的演出排期表,500多場演出排得滿滿當當。除了一批高質量的外來引進劇目,由蘇州本土藝術院團創排的滑稽戲《顧家姆媽》、蘇劇《國鼎魂》、原創昆劇《范文正公》、兒童劇《木偶的森林》等原創劇目也將獻演文旅節。“10000張演出優惠票,100萬元文旅消費券”,接地氣的票價受到市民游客的熱烈追捧。“很多熱門演出,在5月26日上午10點開票時即‘秒光’。”藝術節組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蘇州以每年為期一個月的文化盛宴,滋養著尋常百姓,涵養出美好的生活方式。一碗面,一杯茶,一場書,“老蘇州”的一天開始了。每周四、六早上九點半到十一點十分,國家一級演員、蘇州評彈團副團長王池良來到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國風劇場“說書”,從長篇評話《康熙皇帝》說到《三國演義》《李鴻章》,常常滿座,觀眾有一半是年輕人。這是“蘇式生活”的典型場景。
當然,“蘇式生活”更有其開放創新的一面。蘇州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推動全市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建設的若干措施》,推動文旅產業創新創造活力持續迸發,文化產業規模保持全國大中城市第一方陣。
文化滋養展現“詩意棲居”。蘇州正以江南文化藝術旅游節為媒,常態化舉辦文博會、運博會、國際設計周、閱讀節、昆劇藝術節、評彈藝術節、百戲盛典等活動,加快布局江南小劇場、江南小書場等特色文化演藝項目,年均推出優質演出400余場。路過悠悠小巷,街坊里傳來悠揚的評彈唱詞;走過摩登街區,年輕人在話劇海報前駐足談論。“蘇式生活”的內涵在傳承中不斷豐富、創新,以江南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因此韻味綿長。
(本報記者蘇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