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前不久授予了三位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喬治·阿克爾洛夫、邁克爾·斯彭斯,以表彰他們70年代在“使用不對稱信息進行市場分析”領域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2、傳統經濟學基本假設前提中,重要的一條就是“經濟人”擁有完全信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實際上人們早就知道,現實生活中市場主體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場信息。
4、信息不對稱必定導致信息擁有方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損害,這種行為在理論上就稱作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5、為減少或避免這類行為的發生或者降低信息搜尋的成本,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經濟學家為此提出了許多理論和模型。
6、上述三位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正是在信息具有價值這一基礎上,將信息不對稱理論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并得到了實踐的驗證,從而揭示了當代信息經濟的核心。
7、首先是阿克爾洛夫以其在哈佛大學期刊發表的論文《次品市場》,拉開了對信息不對稱在商品市場應用的序幕;斯蒂格利茨分析了保險市場、信貸市場的道德風險問題,并相應地提出了缺乏信息的交易方應當如何獲取更多的信息;斯彭斯則以其博士論文《勞動市場的信號》,對人才市場存在用人單位與應聘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根源進行了深入的挖掘。
8、阿克爾洛夫在1970年提出的分析舊車市場的“檸檬?(次貨或二手貨)模型,開創了逆向選擇理論的先河:在舊車市場上,只有賣者知道車的真實質量,買者只知道車的平均質量,因而只愿意根據平均質量支付價格;而在一輛舊車的任一價格上,那些最差的次品車的主人最急于將他們的車出手;當買主把這些次品買回家后,才會逐漸發現它的缺陷;一段時間后,賣主能夠接受的舊車的平均價格會下降,那些持有缺陷最輕的車的車主這時會認為還是將車留著自己用更為合算;這意味著,那些還留在市場上出售的汽車的平均質量又進一步降低了。
9、因此說,隨著價格的下降,存在著逆向選擇效應:質量高于平均水平的賣者會退出交易,只有質量低的賣者才會進入市場。
10、 將該模型擴展到整個商品市場,逆向選擇就說明了假冒偽劣商品對市場的破壞作用:它們以低價出售,有可能將好產品擠出市場,并摧毀消費者對市場的信任,導致市場的萎縮,從而最終降低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
11、但是,無論是生產優質產品的廠商還是消費者,都能找到更好的傳遞信息和搜索信息的途徑。
12、首先,廠商可以提供保修承諾或以廣告來向消費者傳遞優質產品的信號;其次,可以建立獨立的質量監督、認證機構,幫助消費者識別劣質產品;此外,還有合同解決辦法(即在合同中對交易雙方進行行為約束)和信譽解決辦法(即允許提供優質產品的廠商獲得超額利潤——“信譽租金”,從而形成一種有效的激勵機制。
13、廠商一旦在信譽上出問題,必定損失利益。
14、這就使信譽成為一種真實的信號)。
15、同樣,在保險市場上,道德風險來自保險公司不能觀察到投保人在投保后的個人行為:如果保險者不按常規履行合同或故意遭險,往往會使保險公司承擔正常概率之上的賠付率;這時的逆向選擇來自保險公司事前不知道投保人的風險程度,從而使保險水平不能達到對稱信息情況下的最優水平。
16、當保險金處于一般水平時,低風險類型的消費者投保后得到的效用可能低于他不參加保險時的效用,因而這類消費者會退出保險市場,只有高風險類型的消費者才會愿意投保。
17、當低風險消費者退出后,如果保險金和賠償金不變,保險公司將虧損。
18、為了不出現虧損,保險公司將不得不提高保險金。
19、這樣,那些不大可能碰到事故的顧客認為支付這筆費用不值得,從而不再投保,高風險類型消費者就會把低風險類型消費者“驅逐”出保險市場。
20、這就是保險市場的逆向選擇問題。
21、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提供不同類型的合同,將不同風險的投保人區分開,讓買保險者在高自賠率加低保險費和低自賠率加高保險費兩種投保方式之間選擇,以防止被保人的欺詐行為。
22、在勞動力市場上,對于雇主來說,應聘者的受教育水平起著篩選和指示的作用。
23、一個有大學文憑的人可以向雇主提供一種能夠證明其有能力的信號。
24、正是憑著“文憑”這個信號,雇主會按平均水平所做的決策來取舍雇員,并決定其應得到的報酬。
25、所以,人們呆在學校里被認為可能主要不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生產技術,而是為了使潛在的雇主相信他們能創造較高的生產效率,應拿較高的工資。
26、正是由于勞動力市場上雇主和雇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要求必須靠一種市場信號來幫助信息缺少的一方進行識別。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