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是指什么?
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它是用各種機械代替手工工具進行生產,可以節省勞動力,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經濟作物、畜禽水產養殖、果茶菜、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的機械化快速發展。
(相關資料圖)
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1) 農、林、牧、副、漁等部門生產作業機械化,如農作物的耕種、排灌、植保、收獲,漁業的放養、打撈等;(2) 產品運輸和加工的機械化;(3) 農業基本建設施工機械化等。其作用在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農業單位面積產量。
高性能、大功率、智能化的作業機械和其他各領域新型機具快速增長。在農業中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以機械動力和電力代替人力和畜力進行生產。我國的農業機械化包括農、林、牧、副、漁五業全部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要求耕種、收獲、排灌、運輸、加工等項作業都能使用機器操作。
2020年,全省首家“無人化農場”在通州區十總鎮揭牌,以高效、智能化為代表的農業裝備正在改變傳統農作物生產模式,推動農作物生產加速向高質高效轉型發展。據統計,通州全區保有無人插秧機30臺、植保無人機191臺、配置智能監控或輔助直行拖拉機、收割機等大型農機具51臺,建有“無人化農場”2個,可實現稻麥種植全程智能機械化。而這樣的全程智能的機械化試驗示范基地,在南通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受到越來越多新型合作組織和家庭農場主的青睞。2021年南通全市新增智能農機1106臺,遠超歷年保有量。
2022年,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以上,全省機耕作業實現應耕盡耕。小麥、玉米、水稻機播率分別達到98.6%、97.7%、62.9%,小麥、玉米、水稻機收率分別達到99.5%、88.2%、94.5%,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農產品初加工、設施農業機械化率分別達到35%、24%、43%、42%。商水、平輿、西峽、潢川、濮陽、尉氏、澠池、魯山、浚縣、漯河市源匯區等10個縣(區)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區),全省總量已達80個,居全國第2位。
中國農業機械化行業主體規模分析
通過國內第三方工商注冊信息查詢機構-"企查查"查詢"農業機械化"結果顯示,通過"存續和在業、農、林、牧、漁業和制造業"等選擇,截至2022年12月相關農業機械化行業企業數量為62806家,同比2021年年底的57709家增加了5097家。
國內農業機械裝備制造企業競爭激烈。就大中型拖拉機市場而言,長期以來,國內農業機械巨頭企業憑借其巨大的競爭優勢,逐步鞏固市場地位,占據著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其中包括一托股份、福田雷沃、東風農業機械、山拖農裝、悅達鹽拖等企業。小型拖拉機價格低廉,技術含量不高,準入門檻相對較低,生產企業眾多,品牌知名度不高,競爭環境更加激烈。根據國內第三方工商注冊信息查詢機構-"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相關農業機械化行業注冊資本在5000萬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為1267家。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農業機械化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研究報告》顯示: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建設小康社會是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村經濟的崛起離不開農業基礎建設,現代化農業機械在農村應用的越來越廣泛。由于農業生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農業機械化生產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目前已發展成為農村經濟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目前我國農村已經進入到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在建設現代農業和經濟發展中農業機械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個農業經濟發展占據著很高的地位,對農業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隨著我國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以及農戶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同時伴隨著農戶生產作業方式的改變,農業機械朝著大型化和高效化的趨勢發展。其中大型化體現在發動機功率越來越高、作業工具規格越來越大等方面。以聯合收割機為例,該類產品正朝著割幅更寬、糧倉容積更大、配套動力更強、廣泛采用靜液壓動力裝置的大方向發展,2022年農業機械化行業從業人員數量為4919.3萬人。
農業機械化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農業農村部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到2025年,全國農機總動力穩定在11億千瓦左右,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糧棉油糖主產縣(市、區)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丘陵山區縣(市、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5%,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總體達到50%以上。《規劃》指出,我國農業生產已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進入了機械化為主導的新時期。
“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階段,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新的更為迫切的要求,也為農業機械化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要深入推進農業機械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大力推動機械化與農藝制度、智能信息技術、農業經營方式、農田建設相融合相適應,引領推動農機裝備創新發展,做大做強農業機械化產業群產業鏈,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農業機械化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研究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