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3000元的價格就能住進上海市中心!對不少在滬人士來說,公租房是一個理想的租房選項。對不少企業而言,公租房的政策也為其留住人才提供了利好。
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上海公租房離“叫座又叫好”還差一口氣。
(資料圖)
排隊五個月了,前面還有170多人
6月中旬,宇琳打開上海長寧公共租賃住房運營有限公司的網站,查詢發現自己的公租房輪候位次來到170名,比起五個多月前開始輪候的初始位次,前進了二三十位左右。
公租房小區示例圖。圖片來源于上海市房屋管理局。
宇琳2022年3月從上海交大碩士畢業,眼下在公司附近與人合租。
她是畢業半年后開始著手申請公租房。準備好身份證、戶口本、上海居住證、公司勞務合同等材料后,她很快就通過隨申辦走完了線上流程,只是那之后,迎接她的就是“遙遙無期的等待”。
社交平臺上,有不少和宇琳一樣在等待的公租房申請者。有網友評論自己所在的區前面排了3000人乃至4000人,有網友說“普陀市籌,排一年從131到79”“虹口,排的時候就說基本2-3年等待。”
據了解,上海公租房分為市籌項目和區籌項目,無論市籌還是區籌,公租房可通過個人或單位申請,部分房源僅限單位集體租賃,有的項目通過單位申請排隊明顯更快。
申請就像開盲盒
宇琳還向記者提到,線上申請時房源信息模糊,讓她花了很多時間自行做資料補充工作,“除了必要的信息公示外,信息非常少,要我自己不斷地拿自媒體公號等比對,有些小區的信息還找不到。”
記者看到,在某問答社區關于“在上海住公租房是怎樣的體驗”的問題中,有答題者提出了相似的問題:新一點的房源看不出戶型等關鍵信息,申請時如“開盲盒”。
記者登錄多個區的公租房申請網站進行了查看,發現情況的確如此。比如,在上海嘉定的公租房申請網站,只有房屋外觀圖,但沒有戶型圖,室內圖更無從談起,對申請人而言缺少直觀參考。
上海嘉定公租房官網上,戶型圖等信息暫缺。平臺截圖。
有的房間沒有配套家具
成功入住公租房后的住戶感受又如何呢?
曾經住過公租房的小樂告訴記者,他在浦東耀華濱江小區碰到了沒有家具的情況,這一點在申請之前就從其他途徑了解到,但小區不錯的地段還是讓他決定繼續申請。小樂介紹,50平方米的房間月租5000元,確實低于市場價,但“家徒四壁”。
小樂看房時拍下的公租房,房內幾乎沒有家具
為了配齊床、床墊、衣柜等家具,小樂花了六千多元采購。
因為房間要基本保持租賃時的原樣,半年后工作地發生變動退租時,他不得不再自行將這些家具處理出去。
小樂表示,按照現有租房流程,原租客無法接觸到下一個入住該房屋的租客。因此自己這些使用沒多久的家具也無法直接轉讓給新租客,對下一個租客來說,大概率要重新再買家具,既浪費又不劃算。
小樂為公租房買的家具訂單。受訪者供圖
居住條件也是申請人十分在意的一點。林山申請的區域位于市中心,通過公司申請排隊時間雖然尚可,所見房型卻不太理想。據她回憶,2021年12月接通知排到了一個loft,當時去看了一戶房子,房間內的床好像宿舍上鋪一樣,“每天需要爬樓梯上去睡覺,我拒絕了。”
其后,2022年1月林山再次收到通知可以看房,這一次的房間,除床之外空間不多,衛生間是沒有窗戶的暗衛。但考慮到不想再等待,林山衡量之后決定簽下了這一套坐落于徐匯區永嘉路上的公租房,30平方米的室內面積,租金約為3700元/月。
網友在社交平臺反映租到的公租房的問題
隔音問題也被頻頻提到的。有網友表示樓上夫妻吵架吵到凌晨兩三點、樓上樓下小孩哭、練鋼琴,都能聽到,嚴重影響睡眠;不過,也有受訪者告訴記者,在相對低的租金下,房屋的隔音差等問題是可以忍受的,“如果實在受不了,就自己去市場化租房吧,一分價錢一分貨。”
專家建議:加強市郊公共設施建設
對公租房現在輪候時間長等問題,有相關對策嗎?
華東師范大學東方房地產研究院執行院長胡金星副教授說:“上海每年引進不少人才,有很多‘新市民’,相比之下房子的供給從審批到上市到交房,至少需要兩三年,快的話一年多,總體很難馬上‘變現’。所以在這個背景下,供需的矛盾顯然是突出的。”
胡金星談到,上海的部分郊區因為地理位置偏遠,公共設施、交通相對不便利,和市區的租房市場就形成了“冰火兩重天”的格局。市區供不應求,郊區甚至還有空置,基于此,他認為,處于市郊的公租房,或可進一步加強公共設施建設,此外在租金上爭取更低一點,吸引來自市中心的人們前往租住。
胡金星還談到,就市區的公租房房源而言,或許也可通過加強房源聯動的方式,緩解租房難的問題。比如,或可通過制度的完善,加強公租房和保租房的聯動,“簡單來說,年輕人或者新市民,到了上海,公租房租不到,他們可以選保租房。如果保租房都不愿意租,那可能說明同一地段公租房與保租房的租金價差較大,政府需要研究對策,縮小租金價差,以提高民眾的租金可支付能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