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嚴格按照中央、省、市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部署要求,積極推進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建設,踐行青年優先發展的理念,搭建青年干事創業的舞臺,促進青年發展與城市發展的良性互動。近年來,思明區出政策、搭平臺、抓項目、優環境,廣邀青年攜手同行共赴一場“青春之約”。
夢想思明 政策引領 厚植青年建功沃土
完善產業發展布局。經濟發展基礎在產業,產業發展方向正是招商引資方向,思明區以軟件信息、金融、商貿會展、文化旅游作為四大主導產業,建立一系列機制、推出一攬子政策、推進一盤棋統籌。截至目前,思明區出臺11條政策大力發展四大主導產業,為服務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推動舉辦廈門國際元宇宙產業博覽會,打造開元科創城游戲產業園區,挖掘廈門思明游戲產業發展潛力,實現游戲及衍生產業發展突破。建設集“廈門大學+科技孵化+都市旅游居住”產、學、研、旅一體的“環廈大科創谷”,目前已有8家企業明確購樓意向,全面帶動產業繁榮發展。思明區以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發展為目標,聚焦發展動能轉換與科技創新,釋放青年紅利,完善產業鏈條,提高青年就業創業的產業引力,強化城區的青年聚攏效應。
【資料圖】
強化政策服務保障。制定出臺26條惠青人才政策,全面優化人才生態,推動青年人才發展和城市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制定留才、引才、專才三類人才措施,進一步深化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強化國際化人才、重點產業人才、骨干人才及畢業生的“引育留”。創新設立高層次人才健康服務站社區分站,為人才提供健康保障“1+2+3+N”服務。設立思明科技創新創業基金及廈大—思明留才基金,強化對青年人才的創業金融支持;出臺科技創新擔保貸款管理辦法,單家人才企業借款金額上限可達2000萬元,有效降低人才獲貸成本;修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支持政策,提高補貼標準、豐富扶持舉措,最高可申領350萬元創業獎勵。重視臺青就業創業,搭建臺青求職平臺,今年共兌現政策補貼2870余萬元,惠及臺灣青年1584人次,開通臺灣人才實習就業創業資訊線上平臺,發布就業崗位763個、入駐企業550余家。
拓寬人才培育渠道。打造“平臺+賽事+培訓”的人才培育機制,通過“結成聯盟+鏈接資源+服務青年”的方式推動青年高質量發展。建立“環廈大科創谷青年聯盟”,打造人才聚集高地,聚焦青年群體的創業就業需求,為企業人才高質量發展精準賦能;成立“青年企業家商會”人才培育平臺,組織人才培訓班,舉辦或聯合舉辦5次交流活動,促進思明企業交流,助力廈門經濟發展。發揮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招商推介大賽和華為開發者創新應用大賽等賽事,進行創新實踐,挖掘培養復合型全面人才。新“上線”思明人才學堂、新設國際化人才驛站,開展“火炬大學堂”企業青年人才和“思青優+”青年干部培訓,強化“五‘站’一體”服務,促進青年深入了解廈門產業發展,推動企業發展與人才培養。
宜居思明 資源整合 完善青年后勤保障
保障留廈人才住房需求。全力保障居住安心,進一步完善“畢業生住房+人才住房+青年公寓+保障住房”的青年住房保障體系。貫徹落實“新就業大學生五年五折”政策,通過實物配租和租金補貼相結合的保障方式,重點解決該群體來思明區就業、創業五年內的過渡性居住需求,累計補助20975人次,發放金額共計8291.1萬元;面向創業和重點產業人才,提供青年人才公寓、臺灣青年公寓、叩叩公寓、CCB建融家園·優望公寓等人才公寓和租房優惠,修訂東坪人才公寓管理辦法,降低科技型企業人才入住門檻;聯合廈門建行共建推出青年安家立業暖心行動,為思明區新就業創業的青年提供優惠價公寓套房367間;加強服務青年群體的臨時性保障住房的建設,目前正在建設廈航洪文空勤基地和越海營運中心租賃住房改建項目,預計提供2187套臨時性保障住房進入市場。
強化教育醫療資源供給。完善育幼養老服務,強化教育保障,緩解青年家長教育負擔。立足思明區域發展特點,組建“特級教師工作室”和“名校(園)長工作室”,深挖教育資源,建設50所區級家庭教育特色學校,新增小學學位2160個,擴大幼兒園項目建設,加快建設教育現代化強區。聚焦家庭普惠托育服務,織牢社區智慧養老網絡,加快形成完善的嬰幼兒照護和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為青年解決后顧之憂,轄區現有托育機構共47家,托位數3173個,每千人口擁有托位數2.96個,已評審通過的市(區)級健康社區47家,覆蓋率達48%;轄內現有13個養老服務照料中心、98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全面提升醫療環境和條件,為老人提供生活照護、日托短托、醫療康復、居家護理、文娛助餐等服務,減輕青年照護壓力。
提升青年文娛生活質量。打造思明青年聚集新地標,凸顯青年特色,滿足青年休閑娛樂、文化體育、游覽觀賞等精神文化需求。以“廈門音樂季”為名片,促進惠民音樂走進機關、景區、學校、街頭等地,今年來共舉辦5次音樂專場演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項目,推動“思明體育時尚季”,通過城市越野賽、沙灘飛盤、SUP漿板挑戰賽、閩南格斗王冠軍賽等賽事,進一步提升青年素質健康,2023年擬新建、改建運動場所51處,已開展國民體質監測500人次、綜合健身及運動康復等課程43場次。舉辦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30余名兩岸青少年朗誦閩南歌謠,暢談新時代下對鄭成功精神的理解和傳承,現場制作非遺香囊,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此外,思明區開展青少年電視講古大賽、南音大會唱、文物志愿服務活動共13場,以青年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全力打造文化思明的城區氛圍。
活力思明 平臺構筑 促進青年穩步前行
搭建基層實踐平臺。鼓勵青年在基層治理崗位上擔當作為,引領青年做青春建功的排頭兵。舉辦“創享文明·幸福思明”思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創投大賽,62個公益組織及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實施“青春合伙人”社區青春共治行動,共計43支隊伍報名認領21個項目,累計1901位志愿者深入社區開展341場次公益服務;開展“職業體驗官”大學生社區掛職計劃,76名廈門大學學生骨干走進19個試點社區,掛任為期4個月的基層團組織副書記,了解基層實際,增強時代責任;開展“城市小當家”青少年社會實踐系列活動,共開展3大類社會實踐活動43場次,累計1857名青少年參加,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引領青少年綜合素質提升新常態;為青年搭建建言獻策的平臺,在社區青年之家開展青年議事會、征集“信鴿計劃”金點子,共計征集223條意見建議,匯聚青年之智,助力思明發展。
促進青年交流聯絡。增加各領域各行業青年互動,關注臺灣青年、新興行業青年發展,豐富青年社交活動。線下開展7期“閩學篤行”返鄉學子研學活動,邀請300余位閩籍學生調研走訪21家當地企業,同用人單位直接對話;成立“信鴿驛站”全國各地大學生聯絡站,促進廈門籍學子溝通聯絡,目前已建立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澳門等9個城市驛站。加強企業社群青年聯絡,邀請近20家單位共同搭建“U+青年社群”,共開展青年活動 33 場;著力拓展“青年之家”41個,新增設13家“青年驛站”,組織業態沙龍、交友聯誼、興趣拓展等活動累計 130 余場,近萬人次參與。促進兩岸青年交流融合,思明區作為許多臺灣青年來到大陸發展的第一站,登記臺青共有1000余人,為了讓臺青融入到各項事業之中,今年組織開展理論座談6場、政策解讀會11場,傳統節日活動9場。
保障青少年合法權益。構筑“政府、家庭、學校、社會”四位一體的青少年權益保護網絡,聘任108名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打造30分鐘的“近鄰童圈”。聯合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聯盟等部門,深化開展“司法維少”青少年法制教育特色項目,邀請近80名學生參加“小法官”夏令營感受法治魅力。持續運行“鳳凰花”未成年人一站式服務項目,積極開展訴前觀護幫教、不起訴跟蹤幫教96人次,成立“鳳凰花”少年審判團隊,上半年共審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1件72人。打造“愛心扶幼”品牌,組建“心靈扶幼”志愿服務隊伍,面向轄內青少年開展心理咨詢的滿意度高達98%;開展“圓夢助學”項目,發放助學金約3092萬元、惠及6742人次,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環境,聯合新東方打造“青聽”青少年之家直播間,開展5場主題直播活動,在線觀看人數達13854人。
今年剛好是“新思明”三區整合20周年,思明區也正和青年人一樣處于青春芳華的時期,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青年是建設幸福思明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也是思明未來創新活力的源泉,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思明區誠邀八方,匯聚青年力量,攜手創新發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道路上,不斷書寫新的篇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