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在近百位院士專家、行業領軍人物和媒體的共同見證下,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在河套合作區正式開園。
據悉,該園作為內地首個由港方運營、適用國際管理規則的科研空間,以及河套合作區內首個享受深港聯合評審、聯合支持政策的科創園區,此舉標志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邁入新階段。
【資料圖】
深圳市云鏈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鏈網)是首批入駐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16家企業之一。日前,云鏈網負責人、香港創業者吳國聲接受南方+的專訪,暢談他對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后,河套合作區深港融合發展前景的所思所想。
南方+ 潘欣宇 拍攝
聚集跨境數據傳輸,看準河套“先行先試”
或許在許多人的眼里,吳國聲就是一位天生的“創業者”,早在二十年前,他就憑借異于常人的嗅覺投身商海,他最初所創辦的企業也得以一路高歌猛進、成功上市,吳國聲從此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到2018年,有感于粵港澳大灣區所蘊含的豐厚商機,吳國聲選擇“再度出山”。作為香港中文大學的杰出校友,這一次他選擇以港中大網絡編碼研究所的核心技術為支撐,創立中大編碼有限公司,從此開啟了網絡編碼理論的市場化應用之路。
實際上,佛山是中大編碼在內地落地的第一站,吳國聲在這里也取得了空前成功,不僅團隊入選了佛山中國科學院產業技術研究院A類人才計劃,同時也獲得了兩千萬的創業補助。而隨著河套合作區建設逐步成型成勢,吳國聲又迅速將眼光投向了這里,脫胎于中大編碼的“云鏈網”從此應運而生。
南方+ 潘欣宇 拍攝
據吳國聲介紹,云鏈網專注于提供一種更安全、更高效、更便宜的跨境數據傳輸,目前他和公司團隊正積極該項業務在河套的落地。
“地處深港合作的最前沿,河套具備開展跨境數據先行先試的基礎和條件”,吳國聲認為,得益于“一區兩園”運營機制,深圳園區具有獨特的“平臺”和“通道”作用,他相信隨著深港兩地融合發展的不斷深入,未來深港兩地在跨境數據方面業務必然將呈現指數型增長,助力深港科技合作更上層樓。
規劃發布振奮人心,期待河套光明未來
此前不久的8月29日,國務院印發《規劃》,為河套合作區的發展按下“加速鍵”,對于像吳國聲一樣深港兩地奔波的人而言,更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河套毗鄰香港,開車不到一個小時就能趕到香港科學園,相較于其他大灣區城市而言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吳國聲表示,如今的他每周都有2-3天會來到河套,在日復一日的往返中,他堅信地理因素就是河套未來成功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他期待接下來《規劃》能出臺更多便利舉措的實施細則,讓創新要素能夠更快、更便捷在兩地間流動。
南方+ 潘欣宇 拍攝
“《規劃》出臺之后我曾反復看了好多遍,里面許多舉措都是在河套的創業者所急需的,這也給了我扎根河套科技創新的十足信心”,吳國聲表示,《規劃》內容高屋建瓴,其中關于河套合作區未來建設的“三大定位”給他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他也對此做出了自己的一番解讀。
“圍繞‘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這一發展定位,未來網絡編碼能夠在河套實現安全跨境傳輸,為深港科技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圍繞‘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這一發展定位,隨著深港兩地互聯互通,有望促進兩地在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的合作與發展;而圍繞‘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這一定位,河套有望聚集更多先進技術與國際化人才,共同踐行深港發展規劃,”吳國聲總結說道。
科技創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約數”,在河套合作區建設過程中,河套也一直以最大的誠意向河套的創業者們進行回饋。
“記得入駐園區后不久,河套事務署、福保街道就主動為我們送上了各項優惠政策,不僅減免了許多租金,更積極幫助我們對接在河套合作區的需求方,共同克服企業初創期的業務和融資難題”,吳國聲表示,他在河套真正體驗到了“賓至如歸”的感覺。
“二十年來,我曾遍訪世界上許多地方,然而像深港一樣地理相近、文化相親、優勢互補的一對兄弟城市卻屈指可數。”吳國聲最后坦言,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前沿技術,深圳擁有完備的制造產業鏈優勢,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市場和完善的供應鏈,他堅信河套合作區必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撰文】潘欣宇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