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路面重新恢復,沿街的中華巴洛克三期首開區歷史文化建筑和院落同步完成修繕,以嶄新的百年街區歷史風貌展現給市民和外地游客面前,據了解,項目修繕、運營管理由哈城發投集團名城公司負責。
中華巴洛克三期在十月一日正式開街。但對于哈爾濱歷史重現的期待,竟讓人落空!原因是歷史文化名街沒有文化的體現,變“擺攤一條街”!街道的面包石修復的也不盡如人意!
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繕的歷史文化名街,難道不是為了歷史文化的傳承?而是為了隨處可擺攤做準備?如此商業模式修繕的意義何在?如此的經營理念,是否也嚴重破壞了百年老街的文化展現?政府歷經多年建設,如今擺攤街的現象,是對歷史文化褻瀆的惡劣現象。在現場看到燒烤攤、小吃攤擺到了街區上,食品質量無法保證且污染環境。剛修復的歷史老街失去了原本該有的文化內涵。同時影響市容市貌,也與歷史文化街區的理念嚴重不符。那么,所謂的中華巴洛克街區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值得人反思?
這也反映了很多旅游城市長期以來沒能徹底解決的一個通病——如何才能做到,既有煙火氣又保持城市文化消費的品質?這是運營管理部門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手記:
歷史文化街區的市場定位和營銷策略必須清晰,重商業和旅游開發而輕文化內涵。這會導致街區未來在吸引游客和文化傳承方面存在不足。歷史建筑的保護不僅僅是修繕,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地活化和復興這些建筑。“開街即擺攤”體現了管理和運營部門的模式單一,又忽視了非物質形態的文化內涵和社區文化的保存。這些問題需要政府部門、管理公司、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來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