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李佳藝(鄭州大學)
近日,網友發現一些普通的主播通過“AI換臉”技術,搖身一變成為楊冪、迪麗熱巴等女星進行直播賣貨。網站客服稱,他們提供的AI實時換臉全套模型價格為3.5萬。但有律師稱該行為或涉嫌侵權?!癆I換臉成明星進行賣貨或涉嫌侵權”的詞條很快沖上熱搜。
事實上,這不是“AI換臉”技術第一次引發爭議。今年3月某短視頻平臺上的特效師把影視劇中男主角的臉換成自己的臉,合成與女明星親吻的影像,并在網絡上出售“AI換臉教程”,也引發了網友的爭議?!癆I換臉”涉嫌侵犯了什么樣的權利?“AI換臉”的底線在何處?“AI換臉”的亂象又該如何破?
以此次事件為例,這類主播貿然使用“明星臉”,只為冒充藝人增加賣點,吸引流量助力賣貨,但這背后涉嫌侵犯相關明星藝人的肖像權、名譽權。有律師向媒體表示,主播通過“AI換臉”技術變成“明星臉”帶貨,是把他人的肖像據為己用,涉嫌侵犯肖像權;如果同時使用了女星的姓名,還會涉嫌侵犯姓名權。如果帶貨過程中有故意丑化或者損毀的情形,導致被換臉明星的社會評價降低,則涉嫌侵犯明星的名譽權。此外,如果利用AI換臉技術制作明星的色情視頻,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而當“AI換臉”被不法分子用于實施電信詐騙時,則會危害到公眾的諸多權益,產生惡劣的社會影響。據報道,近日有不法分子掌握了他人的真實姓名和照片,通過“AI換臉”和擬聲技術冒充成他人和受害人打視頻,博得受害人的信任,再進行詐騙,10分鐘內騙走受害人430萬元??梢?,“AI換臉”使用的人的肖像,相比于其他個人信息更具敏感性、特殊性。如果放任“AI換臉”技術的濫用,會導致人臉這一“身份識別信息”的混淆與模糊化,繼而導致傳播秩序混亂,甚至導致電信詐騙防不勝防。因此對“AI換臉”技術進行限制十分有必要。
事實上,我國法律法規已明確規定了“AI換臉”行為應當遵守的邊界。我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2022年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其中明確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務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并要求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健全辟謠機制。這為“AI換臉”技術應用劃定了“底線”和“紅線”。但我國目前仍然缺乏對人工智能的總體立法,以及人工智能倫理的行業規范。因此,想要使“AI換臉”等人工智能技術規范發展,還需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和實施細則。
筆者認為,想要破解“AI換臉”亂象,還需從技術開發者、網絡平臺、用戶等方面著手。首先,要控制“AI換臉”的技術源頭,對“AI換臉”技術開發者建立完善備案手續。因為換臉技術的逼真性,普通人難以分辨,筆者提議,可以要求技術開發者在程序中預留“技術水印”,使用該技術制作而成的視頻會被留下該水印。此舉便于網絡平臺識別并標注通過“AI換臉”技術制作而成的視頻內容。第二,網絡平臺需審核用戶身份,這樣才能把握AI合成視頻發布者的身份,以便于落實主體責任。此外,網絡平臺還需要盡到預先審查義務,通過視頻、音頻、關鍵詞、圖形結構等方式進行事先的過濾、刪除,避免“AI換臉”侵權行為的發生。第三,鼓勵用戶在使用網絡平臺的過程中對“AI換臉”的侵權行為進行舉報。當上述環節形成合力,多管齊下,就能建設起有效的監管體系,對“AI換臉”亂象進行限制。
雖然“AI換臉”在影視制作、廣告等場景下具有積極意義,但其引發的亂象和存在的風險需被重視。通過“技術水印”把握技術源頭,落實平臺責任,提高網民意識,建立完善人工智能的相關規范體系,相信“AI換臉”技術能夠在法律法規的軌道內平穩運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