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盈盤涌現
考慮6月中上旬銀行間資金面維持寬松,機構加杠桿和拉長久期操作普遍,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成交量維持在8萬億元歷史高位,利率債市場的不穩定性增大,國債期貨空頭將逐漸占據上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為10年期國債收益率(%)
6月以來,全國性股份行和農商行跟隨大行下調存款利率,隨后央行下調7天逆回購利率、SLF利率和MLF利率,令債市情緒高漲,10年期現券收益率大幅下行并創下年內新低2.595%。隨著利好的陸續兌現,市場止盈盤開始涌現。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反彈至降息前,但債市仍難言調整結束。
對利多反應鈍化
自今年2月開始,國債開啟一輪上漲行情。進入6月,投資者情緒越發謹慎。6月13日央行宣布下調7天逆回購利率后,當日晚間又宣布下調隔夜、7天和1個月SLF利率,增加了月中1年期MLF利率調降的概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快速下行至2.595%,創年內新低。6月15日盤前MLF利率如期調降10BP,盤中公布的5月經濟數據走弱,債市對利多反應鈍化,國債期貨在止盈壓力下高位調整。6月20日央行公布6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其中1年期和5年LPR利率均較上月下調10BP,至3.55%和4.2%。
4月以來,房地產銷售數據放緩,加大了經濟修復的壓力。6月央行同步下調1年和5年期LPR利率,傳遞出的信號是“穩樓市”要慢慢來,預計這一輪房地產政策力度相對2014—2016年更加溫和。目前等幅度下調MLF和LPR利率可以降低銀行端負債成本并維持現有息差水平,有助于疏通政策利率向實體經濟傳導路徑,進而刺激信貸需求。參考歷史經驗,寬信用之路往往是貨幣政策在前,財政發力在后。在當前內外需求雙雙承壓的背景下,下半年財政政策發力的可能性較大。
關注點轉向政策面
6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針對經濟形勢的變化,必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強發展動能,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會議圍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四個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會議強調,具備條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時出臺、抓緊實施,同時加強政策措施的儲備,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綜合效應。國常會的表態意味著政策托底經濟態度明確,債市接下來會陸續兌現穩增長政策落地的影響。
政策工具方面,我們認為特別國債、政策性金融工具和減稅降費都有可能成為政策抓手。近期,市場熱議特別國債可能推出。在當前地方財政收支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特別國債可以在不增加地方債務負擔的情況下刺激實體經濟需求。因此,不排除下半年推出特別國債的可能性,屆時需要關注是否有貨幣投放(如降準或MLF加量投放)予以配合以評估債市調整壓力。另外,效仿去年四季度重啟抵押補充貸款投放,如果下半年經濟恢復不及預期,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準財政工具有望重啟。結合6月13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發布的關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年內稅費優惠措施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空頭逐漸占據上風
經歷了降息落地后快速止盈,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回調到降息前水平,投資者情緒再度樂觀,但目前調整行情難言結束。一方面,穩增長政策尚未落地,后續政策的出臺仍會影響市場情緒。另一方面,前期債市連續上漲機構投資者普遍浮盈,6月14日以來的調整行情中止盈離場的頭寸有限,這意味著后續一旦收益率下行至政策利率以下仍會有止盈盤出現。考慮6月中上旬銀行間資金面維持寬松,機構加杠桿和拉長久期操作普遍,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成交量在8萬億元歷史高位,利率債市場的不穩定性增大,國債期貨空頭將逐漸占據市場上風。
綜上所述,在前期做多浮盈兌現和經濟托底政策預期繼續加碼的情況下,短期內債市回調風險較大。中長期看,國債期貨走勢取決于后續穩增長政策落地的時間和方式。當前無論是驅動還是市場結構均有利于國債期貨空頭,預計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2.65%—2.75%區間波動,操作上建議反彈沽空為主。(作者單位:一德期貨)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