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 人間佛法,打坐共修
【資料圖】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湘(2022)0000106
人一生的食量是有定數的。如果按人的壽命70歲計算,人的一生能吃50噸食物,相當于十六頭大象的總和?!吨袊用裆攀硨毸分兄赋觯總€人一天食用大約一至兩公斤的東西。
古人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印度的圣雄甘地也曾講過:“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卻滿足不了人類的貪欲。”
很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貪著貪著,就無福消受了。佛陀講,不要貪,不要過度去攝取你用不了的東西。
有一個關于虛云和尚的故事。當時,已是一百一十七歲高齡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場所和開荒的地方巡看,并親自指導,還要接待來自各方的人士。
晚上六點到禪堂里講開示,八點以后,開始翻閱來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時一天多達百多封,老人家都要一一過目。
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親筆回復;若是一般書信,他說明意思,就由弟子們代復。平常都要深夜十二點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兩點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約三點半,才起床洗臉。
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溫水漱一口水,然后吐在毛巾上,先洗雙眼,再洗整個面部。他說這樣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加視力。
洗過臉后,就去禮拜,之后又回到床上打坐。早殿后稍為休息一會,聞打梆聲大眾就往齋堂過早堂了。
山上的生活很艱苦,開發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因為紅薯粗生,收成較多,每年七月份開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紅薯的季節。紅薯的葉子和枝干,僧人們就當小菜,有時連蕃薯根和葉也沒有,就只有炒咸鹽,加進稀飯里吃。
每天過早堂吃的稀飯,只是一點點的米,混了多多的紅薯一起煮的。中午吃飯呢?雖然當時師父們吃飯吃得很多,也只是隨便弄一點小菜,有青菜已算是很好的了。
晚上,是沒有飯或面的,只有煮一些蕃薯或是馬鈴薯,放在齋堂里面,要吃藥石的就自己去弄一點,但是吃的人很少。
老和尚吃的稀飯和菜,都是從大寮里打的,跟大眾師父們吃的一樣。如果沒有客人的話,他從不多加一道菜。
云居山地勢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冬天氣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收藏在地窖里的紅薯,經不起寒冷的空氣,皮都發黑了,煮熟后吃起來很苦的。
有一次,有人在老和尚那里吃稀飯,吃到了那種又苦又澀的紅薯皮,便揀出來放在桌邊上。
老和尚看到時默不作聲,待吃過稀飯后,他卻一聲不響地把那些紅薯皮撿起來都吃掉了。
事后,有人問:“您老人家都這么大年紀了,而那些紅薯皮好苦??!你怎么還吃得下去呢?”老和尚嘆了一口氣,對我們說:“這是糧食?。≈豢梢猿?,不可以糟塌呀。”
又有一次,有人到山上來探望老和尚。老和尚自己加了幾道菜,請他吃午飯??腿耸莻€在家人,不懂得惜福。
當他在吃飯時,掉了好幾粒米飯在地上,老和尚看見了也不說話。等吃完飯后,他才自己彎下腰來,一粒粒地把那些米飯從地上撿起來,放進口里吃下去。使得那人面紅耳赤,很不自在。
那人勸老和尚說:“老和尚,那些米飯已掉在地上弄臟了,不能吃了?!崩虾蜕姓f:“不要緊??!這些都是糧食,一粒也不能糟塌的?!?/p>
老和尚的身體很好,早上除了吃兩碗稀飯外,有時還會吃一點馬鈴薯。中午吃兩大碗米飯。晚上有時吃一小碗面條,或者吃一點稀飯。聽他說:他晚上開始吃藥石,是從云門事件發生后才開始的,在此以前,他老人家一直都是過午不食的。
他的牙齒特別好,記得有一次,有個居士送了一些炒熟的蠶豆上山。
老人家是很節儉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們幫他用布補好。不久后,在同一個地方又破了,實在補無可補。我們就對他說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換一張新的。
那時,一張草席只不過是兩塊人民幣左右,不料老人家聽后,便大聲地罵:“好大的福氣??!要享受常住上一張新席子?!?/p>
無論是冬天或夏天,老人家都只是穿著一件爛衲襖,即是一件補了又補的長衫(禪和子們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里面加一件棉衣,夏天里面只穿一件單褂子而已。
老和尚時常開示:“修慧必須明理,修福莫如惜福?!彼怨湃苏f:“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頭;路頭識得了,生死一齊休?!?/p>
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那里有錢來培福呢。其實“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緣。
福報猶如你過去做生意賺了錢,存放在銀行里。如果現在不再勤奮工作賺錢,只顧享受,把銀行的儲蓄全部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負債了。”
所以,每個人,真的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