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過去的十年,比亞迪從一個二線燃油車品牌,不斷發展壯大,并成為了一種“現象級”的車企。2022年,在整個汽車市場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比亞迪取得了186.3萬輛的好成績,今年前5個月,比亞迪實現了百萬級的銷量,不出意外,比亞迪全年實現200萬+輛的銷量,已經是板上釘釘。從一款F3起家,到現在成為國內新能源車企的標桿,比亞迪的成長之路頗為勵志。
最近,國家多部委再次聯合發布《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新政策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優惠予以肯定,也肯定了插電式混動車型的新能源汽車定位,這無疑是在給眾多新能源車企吃一顆定心丸。站在這樣的視角上,我們不妨大膽猜想一下,未來5年內,哪家車企會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下一個“比亞迪”呢?
要想成為下一個比亞迪,我們就要明白,比亞迪的成功之道是什么?編輯認為,比亞迪的成功,應該歸結于兩點,一點是多年的技術積累,又遇到新能源政策的不斷扶持;另一點,就是比亞迪在供應鏈的無所不能,除了三電技術的自產自銷,比亞迪還建立起了最為完善的零件供應體系,進而控制了新能源市場的定價權。
當前,在電氣化的進程中,各大車企有自己的思路和優勢。首先要說的是長城汽車,在此前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汽車的行為中,我們也能看出長城汽車的野心,當前長城汽車也在積極布局自己的供應鏈,蜂巢能源取得一定成績,長城汽車也在技術層面不斷拔高,新能源領域的專利授權量多達1600多件,只是缺乏轎車市場的支撐,長城汽車趕超比亞迪,還差點火候。
長安汽車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同樣飛速,深藍汽車不斷成長,UNI系列也開始了混動之路,高端市場還有阿維塔支撐,但是長安汽車短時間內還是以燃油車為主要產品的車企,電氣化滲透率有待進一步提升,而吉利汽車的情況跟長安汽車相仿。
“技術宅”奇瑞也走在了彎道超車的路上,但當前奇瑞新能源汽車的體量有限,不足以形成有效競爭。
與此同時,廣汽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一方面,廣汽埃安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已經成為了僅次于比亞迪的新能源廠商,另一方面,得益于豐田混動方面的技術支持,廣汽混動加持的高端車型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但如何將純電車型的資源與混動技術深度耦合,這也是廣汽發展的一大阻礙。
未來五年,誰會成為下一個比亞迪,大家認為會是誰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