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港交所9月7日披露,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中金公司為獨家保薦人。
綜合 | 招股書 中新經緯 智通財經
編輯| Arti
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成立于2014年的第四范式主要提供以平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使企業實現人工智能快速規模化轉型落地,發掘數據隱含規律并全面提升企業的決策能力。根據灼識咨詢,以2022年收入計,第四范式在中國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能市場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第四范式的解決方案涵蓋金融、零售、制造、能源與電力、電信及醫療保健等行業,累積了快速增長的總用戶群,于2020年、 2021年及2022年分別服務了156名、245名及409名用戶。商業化策略方面,第四范式通過與特定行業的龍頭企業(下稱“標桿用戶”,通常為財富世界500強或上市公司的先知平臺終端用戶)開展合作,以持續不斷地將影響力擴大至其所在行業的其他用戶。2020至2022年,第四范式服務47名、75名及104名標桿用戶,標桿用戶的凈收入擴張率分別為167%、140%及126%。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最新財務數據,2020年至2022年,第四范式的收入分別為9.42億元、20.18億元和30.83億元(人民幣,下同),2022年收入較2021年同比大幅增長52.7%,主要來源于用戶數量尤其標桿用戶數量的快速增加。盡管收入增長,但第四范式尚處于虧損狀態,2020年至2022年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90億元、5.59億元以及5.04億元。同時,虧損在進一步收窄——2022年,第四范式的經調整凈虧損率為16.4%,遠低于2021年的27.7%以及2020年的41.4%。2020年至2022年,毛利率平穩增長,分別為45.6%、47.2%及48.2%。研發開支持續增長,2020年至2022年分別為5.66億元、12.50億元及16.50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研發人員有1,420名,占全體雇員74%。第四范式的主要產品是一套完整的端到端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先知平臺,可幫助企業實現快速、規模化部署。此外,在“開發簡單易用的解決方案”這一戰略下,第四范式進一步增加產品,并于2023年3月推出SageGPT,一款專為業務場景設計的企業級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具有多模態互動能力及企業級人工智能工具特性,SageGPT能夠連接終端用戶的現有業務系統、人工智能應用及內部數據庫,重新定義終端用戶的雇員與業務系統的互動方式,目前處于商業化早期階段。4月26日,第四范式宣布推出其GPT大模型產品“式說3.0”,并首次提出AIGS戰略(AI-Generated Software),即生成式AI重構企業軟件。“式說”將定位為基于多模態大模型的新型開發平臺,提升企業軟件的體驗和開發效率,實現AIGS。在CEO戴文淵看來,要做到AIGS,大模型未必需要是知識廣博、十項全能冠軍的通才,更重要的在于模型具備Copilot(副駕艙),和思維鏈CoT(chain of thoughts,多步推理)的能力。當前大模型領域“百花齊放”,大廠們在爭相研發大模型,也有一些企業稱已將大模型與自身業務結合在應用層面進行了探索。對此,第四范式聯合創始人胡時偉表示,未來通用大模型領域可能會呈現出半開放狀態,各參與者的能力差距不會有太大區別。但在專業領域的智能系統(與通用大模型相對的垂直大模型),一旦有一個對生產真正有幫助,點對點、可迭代、閉環的智能系統出現,會改變一個產業的發展。“這其實是各行各業應該努力進行的,這個競爭不是發生在AI公司之間,而是同一產業的公司之間。”胡時偉稱。此前,第四范式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根據招股書及此前第四范式的官方回應,被列入實體列表不會對集團業務或運營構成重大影響,第四范式的重大投資者、客戶或供貨商均沒有因此而撤回投資或停止業務往來。成立至今,第四范式已獲得紅杉中國、博裕資本、春華資本等知名VC/PE以及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等多家國有資本的支持。根據招股書,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加強基礎研究、技術能力和解決方案開發;擴展產品、建立品牌并進入新的行業領域;尋求戰略投資和收購機會,從而實施長期增長戰略,以開發解決方案并擴展和滲透所涵蓋的垂直行業;以及用作一般企業用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