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這幾年超臨界發泡 + 碳板或尼龍板的中底結構越來越成為競速跑鞋的選擇。比較厚的發泡材料提供了緩震,而碳板或尼龍板提供反彈和支撐。這種組合能夠保證性能。但這種結構有2個問題: 一方面,成本高,帶“板”的跑鞋無論是制作成本還是售價都高了一大塊,還有一個問題是碳板造成的足底強度高,對很多人來說長期穿著會造成足底的疲倦感,以及對落地穩定性的要求高,需要跑者有相當的能力。因此還在無碳板的結構中,各個品牌都做了不少嘗試。
今年以來陸續測試過赤兔 6 Pro,馬赫 3,Clifton 9等訓練鞋,但直到上腳了索康尼的 Kinvara 14 (菁華)之后。感覺今年“口糧跑鞋”的天花板應該非它莫屬了。延續了Kinvara系列重量輕,性能強的傳統。43碼,單只只有 199克,這個重量是絕對的出色。但是鞋子并沒有為了減重大規模的削減性能和牢固度。
鞋面用了和啡鵬 3相同的超輕鏤空網布,腳踝和后跟外側用了絨布,內部的填充并不少。鞋子的包裹性和合腳程度非常高,幾乎不需要磨合就可以開始任何訓練。鞋舌與鞋底部相連,增加包裹性。為了增加腳感,用了厚度達到 4mm的鞋墊。
鞋子中底發泡材料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后部,前掌發泡材料并不厚,腳尖上翹較多。實際跑的時候,由于發泡材料比較軟,上翹對落地的動作幾乎沒有影響。大底只在很少的局部放了橡膠材料,大面積用中底材料直接接觸地面。
實際測試中在配速跑,長距離跑等日常訓練中表現都非常出色,除了極快的間歇跑,Kinvara 14顯得略軟外,剩下的訓練從4分 -6分30/公里 的配速都能勝任。寬大的中底沒有落地穩定性的問題,雖然沒有碳板,但落地時感覺并不拖沓。相對同品牌的 啡速 ,在長距離中更舒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