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楊佳俊 實習生 顏如玉
如同盛夏的高溫,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熱度持續攀升。
【資料圖】
6月30日上午,來自剛果、納米比亞、喀麥隆等18個非洲國家的主流媒體記者受邀走進湖南日報社參觀考察。
(6月30日上午,2023年“非洲媒體湖南行”走進湖南日報社參觀考察。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郭立亮 攝)
此次活動是“非洲媒體湖南行”采訪活動的重要一站。非洲媒體團一行首先來到湖南日報社報史館,了解《湖南日報》創刊歷史和發展歷程,聽到“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為湖南日報三題報頭”的故事后,大家由衷點贊:“Hunan Daily wonderful!”
參觀中,非洲媒體朋友對有關袁隆平院士的報道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湖南日報》就開始高規格、大規模報道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40多年累計發稿4000余篇。得知許多關于“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重要消息都是由《湖南日報》第一時間發出,大家紛紛伸出大拇指。
(非洲媒體團成員認真觀看《湖南日報》關于袁隆平院士的報道。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郭立亮 攝)
“太神奇了!上個月,我們國家剛剛舉行了一個高規格的活動,國家領導人親自收割雜交水稻。當時我就在現場,現在我已經來探尋‘雜交水稻’的起源了。”布隆迪《新生報》記者克魯德·哈克澤馬納說,雜交水稻已經在當地得到大面積推廣種植,這要感謝袁隆平院士。
(非洲媒體團成員體驗湖南日報報史館數字媒體系統。湖南日報全媒體提記者郭立亮 攝)
走進湖南日報社全媒體指揮中心,屏幕上數據實時更新,采編生產流程一目了然。2018年底,總投資4000萬元的全媒體指揮中心投入使用,擴容后可支撐500個單位同時入駐、5000個媒體終端同時運行。現代化的采編設備給非洲媒體團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里有各式各樣的設備,太棒了。大家都知道,現在要做出一則好的新聞報道,離不開先進的生產工具。”克魯德·哈克澤馬納說,有了這些設備的幫助,工作質量和效率都會得到提高。“希望能夠和湖南日報社發展很好的合作關系,學習一些先進的采編技術。”厄立特里亞《形象報》記者阿曼紐則表示。
(6月30日,2023年“非洲媒體湖南行”走進湖南日報社,非洲媒體團成員在湖南國際傳播中心合影留念。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郭立亮 攝)
在即將上線運行的湖南國際傳播中心,非洲媒體團詳細了解湖南日報國際傳播和海外平臺建設情況。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湖南日報社推出《出海記˙走進非洲》大型融媒體報道,派出12名記者踏訪非洲熱土,生動講述中非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在觀看《出海記·走進非洲丨可靠的朋友 真誠的伙伴》視頻時,大家紛紛鼓掌,直呼精彩。
“歡迎湖南日報的朋友到我的祖國去報道,去了解我們國家那些可愛的人民。”阿曼紐熱情地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