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隴南日報通訊員宋海濤
初夏時節,成縣黃陳鎮石榴灣村蔬菜大棚示范園內,村黨支部書記張歡歡正帶領著群眾移栽辣椒,搬運、栽苗、澆水……大家分工明確,整個園區內一派繁忙的景象。
“辣椒種植投資周期短、易成活、好管理、帶動性強,加上市場風險較低、銷路有保障,屬于‘短平快’高效農業。去年我們村很多村民種植了二荊條辣椒,長勢不錯,收入也很可觀。”據張歡歡介紹,今年,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由鎮上統籌協調,將孟坪村、石榴灣村村集體經濟壯大扶持資金30萬元入股到石榴灣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流轉土地10畝,建造大棚16個。
“接下來,石榴灣村將進一步做優做好大棚經濟這篇文章,積極引進蔬果品種,擴大種植規模,通過示范園的帶頭種植,切實提高當地群眾種植蔬菜的積極性,輻射帶動農戶自行種植增收。同時,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務工難的問題,推動群眾家門口實現就業,預計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8萬元。”說起村子今年產業發展目標,張歡歡信心十足。
石榴灣村村民楊海霞說:“我家2畝多地被合作社流轉了,家里沒多少農活,我就來合作社務工,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今年以來,成縣結合“三抓三促”行動,全面推行“黨建+”理念,在強組織、育隊伍、抓產業上聚力,扎實推進落實盤活開發資產資源、鼓勵支持抱團發展、注重培育典型示范、大力發展“飛地經濟”、全面推動村企合作、堅持有償服務增收、創新推進農旅融合、堅持加強產業升級的“八大模式”,精準破解發展瓶頸,拓寬增收渠道,有效促進全縣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成縣黃陳鎮黨委書記辛步高說,“我們緊扣以農民增收為基點,以產業發展為重點,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著力點的目標定位,按照全縣‘一村一策’發展規劃,立足鎮域村情大膽探索,積極謀劃江域、溝域、山域產業藍圖,讓辣椒、黃花等產業成為帶動群眾不斷增收、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