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農民朋友們,焚燒秸稈會造成大氣污染、水污染,希望大家共同行動起來,堅決遏制隨意焚燒秸稈現象......”6月6日一大早,譙城區十八里鎮副鎮長、環保負責人邢建昌就坐上鎮里的秸稈禁燒宣傳車,奔馳在鄉間小路上,車上的喇叭循環播放著禁燒通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邢建昌也是一名禁燒督查員,他告訴記者,在秸稈禁燒工作中,十八里鎮實行包保責任制,建立網格化監管體系,密織秸稈禁燒包保網絡,鎮干部包保到村,村干部包保到網格和地塊,幫助各村開展搶收搶種、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
孫口村季營自然村田間,一輛履帶式收割機正在田間穿梭,所過之處留下了淺淺的麥茬和粉碎的秸稈。“剛下過雨,這種履帶式收割機對土壤的碾壓相對較小。”正在這里宣傳、巡查禁燒的孫口村黨總支委員徐井會說,田地再曬曬就可以讓輪式收割機進地,加快搶收搶種進度。
徐井會告訴記者,往年午收期間,秸稈主要是打捆離田,今年由于雨水較多,打捆機若隨收割機進地,多輪碾壓容易造成土壤板結,“所以今年采取了粉碎還田的方式,收割后隨即進行播種,這樣就能有效防止秸稈焚燒。”
“我們鎮里、村里的黨員干部,在田間禁燒的同時,也負責調配收割機,引導農戶趁墑播種,幫助孤寡老人、勞動能力弱的群體搶收搶種。”邢建昌表示。
離開孫口村,邢建昌來到小懷村村部附近的秸稈禁燒指揮棚,查看人員在崗在位情況,兩名人員正在這里值守,指揮棚配備有滅火器、水桶、掃帚、灑水車等滅火器材。
“我們這里實行24小時輪流值守,一旦接到火情或者煙情,將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消除。”正在這里值守的小懷村黨支部委員楊菲介紹,指揮棚平時留1—2人,其他人或騎著電動車宣傳禁燒,或到田間地頭巡查,幫助群眾搶收搶種。
小懷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蔣超峰同樣也是秸稈禁燒員,他告訴記者,小懷村今年種了8000多畝小麥,未來三天可以全面完成收割,同時完成下一茬莊稼播種,“后期我們將重點做好河邊、溝邊、橋邊、路邊、田邊的秸稈清理清運,消除焚燒隱患,確保不出現火點。”
今年午季,十八里鎮已發放禁燒一封信20000份,配備消防車18輛、禁燒宣傳車50輛,搭建秸稈禁燒指揮棚43個,參與禁燒鎮村干部265人。
“譙城區還有‘藍天衛士’從空中監測,一旦監測到火情、煙情,會及時交辦給當地政府。如果我們接到指令,將立即趕到現場核查、消除問題。”邢建昌介紹,通過人防+技防,十八里鎮力爭做到“不燒一把火、不冒一股煙、不黑一塊田”,努力實現“零火點”目標。
奔波在十八里鎮田間地頭的秸稈禁燒員,是我市秸稈禁燒“大軍”中的一部分。當前,我市各地各級秸稈禁燒員正冒著炎炎烈日奔走、頂著點點星光夜行,24小時守護麥田安全,一步一步向著“零火點”目標邁進。
(記者汝平通訊員陳光付)
禁燒人員提醒農機手注意留茬高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