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斗指子為冬至,即太陽黃經達270°,于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資料圖片)
擴展資料:
版權號歸芝士回通深答網張站或原作者所價有
冬至的天文學: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黑夜越長。
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范圍最廣的一天。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區來說,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而正午太陽高度也僅有26°42"。
我從題位次設路濟更復置。
冬至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冬至過后,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并且從今天起開始“進九”。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參考資料來源: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