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靜夜思》
【資料圖】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篇二《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篇三《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篇四《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篇五《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月亮代表思想的原因:
1、月亮時而是滿月,時而是殘月,在古代,交通比較落后,家人一旦分離便很難見面,所以人們容易將月亮的變化與團圓、分離聯想到一起,故寄托思鄉之情。
2、思鄉的情緒大多數是在個人孤單、環境安靜的時候出現,尤其是夜晚,月亮出現的時候一般比較寧靜,再加上各地都能看到同一個月亮,思鄉的人便會聯想家人可能也在望月,故其代表了思鄉。
3、月亮代表思鄉可以說是由于前人的作品比較經典,廣泛流傳,故而逐漸約定俗成,人們思鄉的時候便會將其與月亮的關聯建立起來,月亮也成為了思鄉的一種意象。
1、《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齡
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征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2、《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
原文: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3、《靜夜思》唐代: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4、《月夜憶舍弟》唐代:杜甫
原文: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
原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6、《春望》唐代:杜甫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到了現在,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插不了簪了。
7、《回鄉偶書二首·其一》唐代:賀知章
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的。他們笑著詢問: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8、《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原文: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余,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云,隨手卷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9、《秋思》唐代:張籍
原文: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文:洛陽城又開始刮秋風了,涼風陣陣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萬千思緒,便想寫封書信以表對家人思戀。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么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有再次打開信封檢查。
10、《渡漢江》唐代:宋之問
原文: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譯文:流放嶺南與親人斷絕了音信,熬過了冬天又經歷一個新春。越走近故鄉心里就越是膽怯,不敢打聽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1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代:劉禹錫
原文: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巴山楚水凄涼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謫居。只能吹笛賦詩,空自惆悵不已?;貋砦锸侨朔牵蚁駹€柯之人,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逢春。今日聽你高歌一曲,暫借杯酒振作精神。
12、《漁家傲·秋思》唐代: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在重重疊疊的山峰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思緒萬千,想起邊患不平,功業未成,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頭發,只好默默地流淚。
13、《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宋代:蘇軾
原文: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
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 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云。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譯文:
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豐神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人稱道那女子歌聲輕妙,笑容柔美,風起時,那歌聲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使世界變得清涼。
你從遙遠的地方歸來卻看起來更加年輕了,笑容依舊,笑顏里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p>
14、《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代:辛棄疾
原文: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蓱z已成了白發人!
15、《雜詩三首·其二》唐代:王維
原文: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譯文: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16、《歸園田居(其一)》魏晉:陶淵明
原文: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譯文: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里魚向往著從前深淵。我愿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
17、《次北固山下》唐代:王灣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綠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18、《長相思·山一程》清代:納蘭性德
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翻山越嶺,登舟涉水,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宏偉壯麗。外面正刮著風、下著雪,驚醒了睡夢中的將士們,勾起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
19、《望月有感》唐代:白居易
原文: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
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譯文:自從河南地區經歷戰亂,關內一帶漕運受阻致使饑荒四起,我們兄弟也因此流離失散,各自在一處。因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觸,便隨性寫成詩一首來記錄感想,寄給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潛的七哥,在烏江的十五哥,在符離、下邽的弟弟妹妹們看。
家業在災年中蕩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東。戰亂過后田園荒蕪寥落,骨肉逃散在異鄉道路中。吊影傷情好像離群孤雁,漂泊無蹤如斷根的秋蓬。同看明月都該傷心落淚,夜思鄉心情五地相同。
20、《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代:蘇軾
原文: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譯文:昨夜我在夢中又回到了家鄉,在小屋窗口。正在打扮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慘然不語,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得到我當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岡。
標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