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柜就在一旁,騎手們卻不用了。”近日,有市民發現,原本存放在智能取餐柜的外賣又回歸露天的狀態,“詢問外賣小哥才知道,他們用外賣柜要收費了。”
近兩年,無接觸配送、智能取餐柜成為外賣消費的新習慣,很好地解決了用戶無法馬上拿外賣的情況。但從6月20日左右,濟南地區的美團外賣柜悄悄進入收費時代。“用一次就3毛多,這個錢該收嗎?”不少騎手產生疑惑。
外賣柜陸續開始收費
【資料圖】
騎手存放一次3毛左右
6月27日中午時分,在濟南歷下區一處寫字樓附近的外賣柜,一位騎手正與用戶溝通,是否可以將外賣放到暫存點,不放外賣柜里了。
“之前存放是不收費的,從6月20日起,外賣再放里面就收錢了。”這位騎手告訴記者,小格子存一次0.35元,大格子一次0.4元,這些錢由騎手掃碼支付。
記者探訪多處外賣柜發現,開始收費后,不少騎手把用戶的快餐放到了門衛或者露天的暫存點。
近兩年,無接觸智能取餐柜開始流行。相比于把外賣放置露天環境或騎手久等用戶下樓取餐,外賣柜提供了最佳的暫時存放方案,能減少餐飲變冷、損壞、丟失等情況放生。
“不收費之前,都覺得很好,高效、方便,用戶滿意,我們一天也能多送幾單。”一位外賣騎手說,而現在他比較猶豫。“騎手配送一單就3-5塊錢, 除了電動車電費和占用的時間成本,現在存外賣還要扣一部分錢,太不好干了。”
另一位外賣小哥舉例,他經常往這個寫字樓送餐,這里剛投放外賣柜時免費使用,由于便捷性用戶和騎手都產生了依賴,突然收費對騎手來說就有點不適應了。“現在只有用戶要求放柜子時我才會使用,能多賺一點是一點唄。”
但也有騎手表示,外賣柜的出現節約了不少時間成本。“不用進小區和寫字樓了,一單就能至少節省5—10分鐘,以前送一單現在能送三單。”
記者注意到,歷下區這處寫字樓的外賣柜是由美團投放的。一些騎手告訴記者,外賣柜收費并不是只有美團一家,像餓了么和其他小品牌外賣柜,很早就開始收費了。以餓了么為例,去年6月左右開始,騎手存一次要0.4元。
美團:
日均60單以上的樓宇才安裝
后期都會向外賣員收費
經了解,濟南外賣柜目前重點布局的場景是寫字樓、產業園區、學校、醫院等,對于取送餐順暢的社區、居民樓,這些地方幾乎見不到外賣柜。美團外賣官方客服解釋,投放外賣柜的目的是給大家提供穩定的存放服務,同時為了保障騎手的權益。投入使用后,存放的空間相對緊張,同時,外賣柜在給大家帶來方便的同時,會產生設備損耗,像運維費、物業費等,所以才面向騎手收費。
隨后,記者以想要安裝外賣柜為由,聯系到美團外賣柜山東區運維負責人。這位負責人表示,在寫字樓下常見到的外賣柜是他們免費安裝的,安裝需要與寫字樓、高校的物業協商,有些地方需要要交電費。
“濟南不少高檔寫字樓都安裝了,我們安裝也是有條件的。”這位負責人表示,首先所在樓宇是管控的,外賣小哥無法上樓送餐到人;其次,投放外賣柜的所在樓宇必須日均外賣訂單在60單以上才符合安裝條件。美團后臺有大數據平臺,每日訂單量可以監控到。
此外,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濟南的所有美團外賣柜均開始收費的情況屬實。“外賣柜剛投放是不收費的,將來都會對外賣小哥收費,這是我們的內部規定。”
記者探訪發現,由于外賣柜取餐只針對騎手收費,用戶不承擔費用,不少人都認為放入外賣柜是免費的。如果騎手沒有按照規定送上樓,也沒有按照消費者要求放入外賣柜,騎手會有被投訴的風險。
山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晴認為,智能取餐柜較適合出入管控的寫字樓、醫院、高校等,但外賣柜不會完全取代配送上門,送餐到人還是大多數人的需求。張晴建議,外賣柜提供的功能價值主要被騎手和用戶使用了,平臺應開發一個選擇按鈕,當消費者選擇使用外賣柜后,訂單重新核算總價格,騎手和消費者共同承擔,這樣不僅能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同時避免出現配送不到位和發生不必要的服務爭議。(來源:齊魯晚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