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旅客攜帶的15條“保健石”項鏈因核輻射超標被海關人員查獲,引發網友關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常見物品存在輻射。事實上,輻射幾乎無處不在,多數時候在安全值以內,但也要提高警惕。
15條項鏈核輻射超標被查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沈陽海關所屬沈陽桃仙機場海關在監管進境航班時,發現一名旅客通過海關固定式核輻射監測門時引發報警,現場關員對其攔截后進行復查。經查,該旅客攜帶的15條“保健石”項鏈核輻射超標,輻射量達到46.85μSV/h,超現場本底值468倍,經放射性核素分析,該保健石中含鋇-133,釷-232兩種放射性核素,其中釷-232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1類致癌物清單。
無獨有偶,大連海關也曾查獲核輻射超標的隨身飾品。
根據2020年的報道,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工作人員發現,一個來自日本的航班旅客過安檢時,觸發了核輻射儀器的報警。工作人員給旅客叫停,逐一進行檢測,在一名年輕旅客的背包中,發現一枚圓形的金黃色石盤。
根據這枚金色石盤上的漢字,它應該叫做“五行質子量子能量共振器”。攜帶石盤的年輕女孩兒介紹,這是母親花了400塊錢,托朋友買來給她保平安、保健康的。她們聽說,這是一種罕見的“深海能量石”,具有神奇的功效。
經儀器檢測,這塊所謂的“能量石”,輻射劑量峰值已達到112微西弗每小時,超過自然界輻射標準近一千倍。通俗地講,把這塊石頭帶在身上一天,輻射總量與做近百次胸片檢查相當。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最新致癌物完整清單中,這塊“能量石”含有的釷-232元素,也被列為1類致癌物。
輻射超標的古董相機、懷表也曾被查獲
杭州日報曾報道,2021年杭州海關所屬錢江海關駐郵局辦事處海關關員分別從2個進境郵件中截獲2批核輻射超標相機,存在核輻射有害因子。
錢江海關關員連續兩天在日常查驗過程中,接到通道式核輻射監測系統報警。海關關員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做好防護措施后開箱進行放射性檢測。
開箱后發現,該2批郵件各裝有1套相機和鏡頭,經儀器測定存在γ射線和β射線超標。海關關員隨后將該物品轉移至核生化有害因子隔離區。
據了解,截獲的兩個相機為賓得和富士品牌,輻射來源可能是鏡頭中的玻璃。上世紀40到70年代,曾將氧化釷加入玻璃之中提升鏡頭性能。
在2019年,杭州海關隸屬錢江海關駐郵局辦事處截獲1只輻射嚴重超標的古董懷表。這只舊CYMA品牌機械懷表,經儀器分析其內含放射性元素鐳226,γ射線值約為標準值的8.5倍,α射線值約為標準值的5倍,β射線值約為標準值的100倍。
“核輻射具有一定的穿透性,這款懷表屬于貼身使用的物件,核輻射超標將會傷害人體細胞,輕則造成頭暈等身體不適,重則會因長時間近距離接觸而引起細胞突變、造血功能缺失,并有誘發癌癥的可能。”郵局辦監管三科副科長陳攀告訴記者,該郵件發貨方是日本一家公司。
根據當時的報道,日本為杭州郵路口岸核與輻射有害因子重點來源國,在所有截獲案例中,10個來自日本,占比41.7%,涵蓋舊相機鏡頭、舊表、面料、座椅套、汗蒸毯5類物品。而且,70.8%的核與輻射有害因子為可日常使用的民用商品,消費者很難辨別核與輻射是否超標,會在使用過程中對不知情的收件人造成輻射傷害。
錢江海關特別提醒:廣大群眾購買海外商品時,切勿輕信商家宣傳廣告,應主動了解商品成分信息和消費評價,謹防將核輻射有害因子帶回家,造成經濟損失的同時又傷害自身健康。
生活中的輻射知多少
在現實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我們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的身體都存在著輻射。可以說,人類就是在天然輻射的環境中繁衍生息的,每時每刻都會受到各種射線的輻射。
輻射指的是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等)的形式向外傳送。只要溫度在絕對零度(相當于-273.15℃)以上,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會產生輻射,將能量向所有方向放射。
依照自身能量的高低和電離物質的能力,輻射可以分為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指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輻射,它能直接讓原子或分子失去電子,我們常說的“核輻射”就屬于電離輻射。在電離輻射中,有三種射線最常見,分別是α射線、β射線、γ射線。不同的射線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阻擋,一張紙可以擋住α射線,有機玻璃、鋁可以阻擋β射線,混凝土、鉛等可以阻擋γ射線。而非電離輻射則是低能電磁波,它的能量較電離輻射弱,不能從原子或分子里面電離出電子。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以及紫外線等都屬于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按其產生來源分為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
天然輻射源主要有三個來源:
①人體內部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鉀-40。一個成人體內約有100克鉀元素,其中萬分之一是放射性同位素鉀-40,鉀-40放出的射線大約一半被人體組織吸收了,另一半則輻射出體外。
②土壤、巖石和飲用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如鉀-40、釷、鈾、鐳和氡等,我們住的房屋、走的路、喝的水、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氣都可能含有微量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③宇宙射線。包括外層空間來的初級宇宙射線和它與大氣層中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的次級宇宙射線,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要受到這種宇宙射線的輻射。
天然輻射對人體的輻射叫做天然本底照射。世界平均天然本底照射劑量為2.42毫希伏,其中40%為體外照射,60%為食入、吸入后所引起的體內照射。據估算,我國居民所受天然輻射年劑量當量為2.3毫希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工輻射源:
人工輻射源包括醫療照射、核爆炸、核動力生產及其他工農業等領域的應用產生的輻射照射。一般常說的核技術應用活動,所利用的射線主要來自放射源或輻射發生器。
我們在進行X光檢查、放射性同位素治病時,都會受到天然本底以外的額外照射。例如,從北京乘飛機至歐洲往返一次輻射量為0.04毫希伏;做一次胸部透視,輻射劑量為0.02毫希伏,一次CT檢查的劑量更高,可以達到1-10毫希伏。
正常情況,社會公眾所接受的射線包括天然放射性、人工放射性照射,但這些輻射都在安全范圍內,也就不會對公眾健康產生影響。
建材中也有放射性物質嗎?
由于巖石、土壤中普遍存在天然放射性核素,所以以沙石或泥土為主要成分的建筑材料也含有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主要包括鈾系(鐳-226)、釷系的核素(釷-232)和鉀-40等天然放射性核素。
通常,由于建筑材料中存在放射性核素,建筑物內的γ劑量率要高于室外。人類大約有80%的時間是在建筑物內度過的,所以,對建筑材料的放射性物質含量進行控制,以確保室內環境的輻射安全是一項不容忽視的任務。
為了降低公眾所受到的天然輻射劑量,保障公眾健康,國家頒布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對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核素含量進行控制,對建材進行放射性安全管理。管理手段包括對建筑材料和建筑裝飾材料依據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進行分類來限制其用途,達到減少公眾輻射劑量的目的。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比較關心的建筑裝修材料。依據放射性核素含量的高低分為A、B、C三大類:A類裝修材料放射性水平最低,使用不受任何限制;B類裝修材料不可用于居民住宅的內飾面,但可用于居民住宅的外飾面及其他一切建筑物的內、外飾面;C類裝修材料只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飾面及室外其他用途。
2011年,新聞晨報曾報道“馬桶等衛浴產品輻射超標”。當時的報道稱,2011年4月22日起至5月31日期間,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針對117戶次、新裝修家庭與辦公樓進行公益性輻射檢測,結果顯示逾八成家庭與辦公室存在不同程度輻射超過上海市環境輻射水平本底上限。記者和測試專家一起來到位于漕溪北路的某建材商城進行抽樣調查,發現紅鉆、楓葉紅、印度紅等花崗巖輻射水平分別達0.16μ-0.18μSv/h、0.14μ-0.16μSv/h和0.16μ-0.19μSv/h,有一種名為“大啡珠”的進口花崗巖甚至使得檢測儀器剛接觸其表面就發出了尖銳的報警聲。
在衛浴產品中,現場儀器檢測發現,市面上銷量較大的品牌馬桶輻射水平大多為0.16μ-0.21μSv/h之間。
據《新聞晨報》報道,對于家庭裝修過程中可能采用的大量建材,專家建議,應嚴格把關建材本身的放射性水平。比如,花崗巖應當慎用于室內,而在家裝建材進場時,最好能請有資質的部門或機構進行放射性水平檢測。
香煙中的放射性元素
如果有人問你,香煙中危害人類健康的物質有什么?你肯定會回答:焦油和尼古丁。但你知道嗎?香煙中還含有多種放射性物質,如釙210、鉛210、鐳226等。
香煙中的釙210、鉛210、鐳226等放射性元素主要來自于煙草,據調查表明,煙草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濃度是比一般農作物中的高出100倍以上。
當人們吸煙時,燃燒煙草所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如:釙210、鉛210、鐳226等會進入支氣管,對人體造成內照射。
就拿釙210來說:
釙210(Po210)是一種具有高放射性的元素,比鉛、水銀、或是鎘的毒性更高,且很難被人體排出,也不受濾嘴的阻擋,半衰期長達138.4天。
吸煙時,煙草中有20%的釙210和10%的鉛210被吸入體內,20%的釙210隨煙霧逸散到空氣中,影響周圍人群的健康。
對于吸煙帶來的輻射風險,一些科普文章均有提及。
國家核安全局網站的科普文章《爸爸的愛不抽“釙”》中稱:“每天抽20支煙的肺部劑量為0.5-1.0毫希沃特(相當于一次X光胸透)。”
天津市疾控中心網站的文章《煙草中的放射性》中稱:“每天吸20支煙,連續一年,釙-210引起的輻射風險相當于接受300次胸部X射線檢查。”
吃香蕉、乘坐飛機也有輻射?!
香蕉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廣受大家喜愛。但其實,香蕉也是有輻射的!香蕉的輻射從何而來?還能安心吃香蕉嗎?
香蕉有輻射與所含的鉀元素有關。香蕉富含鉀,天然鉀中約有0.012%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鉀-40(40K)。40K具有放射性,會導致電離輻射。吃香蕉攝入的40K進入人體,對人體產生持續的內照射,直至排出體外。
吃香蕉的輻射危害有多大?能否安心吃香蕉?科學家提出了香蕉等效劑量的概念。1根香蕉中,平均約含0.5克天然鉀。吃一根香蕉,所帶來的輻射劑量大約是0.0778μSv,這個劑量其實非常小。據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估計,全世界每年人均天然本底輻射的劑量約為2400μSv,大約是3萬多根香蕉所帶來的輻射劑量。拍一次X光胸片的輻射劑量約為20μSv,約是二百五十多根香蕉的輻射劑量。有研究人員采集了國內6個地區9種香蕉和國外2個地區3種香蕉進行分析,發現香蕉中40K最高濃度為(540.8±26.8)Bq/kg,遠低于國家標準限制值。各種香蕉中40K所致的年有效劑量和致癌風險均處于正常水平,無需采取任何預防措施。
而乘飛機受到的輻射可能相當于吃了一些香蕉。
乘坐飛機時,乘客所受到的輻射主要來自于“宇宙射線”,這是一種具有相當大能量的帶電粒子流,屬于天然本底輻射。乘坐飛機會受到多少輻射呢?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計算過,一次10小時飛行受到的電離輻射劑量約0.03mSv(具體的劑量和季節、地理位置、飛行高度都有關)。
科學研究表明,高度每增加2千米,宇宙射線產生的輻射劑量就會增加一倍。距離地表10000米的高空上,宇宙射線的強度大約有0.006毫希沃特每小時,在這樣的高空環境下飛行兩個小時(大約是從北京到上海的距離),接受的照射量大約為0.012毫希沃特。
如果說一個人進行1次這樣的飛行(從北京到上海的距離,大約兩個小時),所接受的劑量約為12微希沃特,相當于吃120根香蕉,即便每年乘坐100次類似的航班也不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自我保護不容忽視
對于天然輻射,我們無需過于擔心。我們人類生在地球,長在地球,早已經適應了這種微量輻射環境。
那么人工輻射如放射性檢查或治療的醫療設備、安檢使用的X射線機等,會有什么影響呢?
一般來說,只要是較為成熟的技術,其安全性都經過人們反復的論證與實踐檢驗。拿拍攝胸片的X光機來說,如果操作正確,其拍攝一次所產生的劑量僅為0.02mSv,約為本底照射年劑量的百分之一,相對受到的天然照射都是一個很小的份額。由于宇宙射線的存在,一次10小時的飛機旅行也會造成約0.03mSv的劑量,這都遠遠低于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的劑量。對于我們常見的拍X光片類似的醫療檢查,只要正當使用,遵循醫囑,并不會對我們的健康帶來不可接受的風險。
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可以忽視對電離輻射的自我保護。生活中,我們還是應盡量減少受到電離輻射照射的時間。譬如人們在乘坐交通工具時,有時因為著急,會將手伸入安檢儀的幕簾內拿取物品,殊不知,安檢機其實是一臺小型X光機,掀簾取物的行為極有可能使人受到不必要的輻射照射。
又如,我們平時家裝所使用的花崗巖、陶瓷等材料也可能會包含有一定的放射性物質。但裝修時,注意使用合乎國家規范的合格建材,就能避免輻射對我們的不良影響。
在接受放射性檢查時,一般人應該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檢查,但如果因為疾病治療的患者,該做的檢查要做。一般可堅持這樣的原則:
(1)首選無輻射類的檢查項目,如超聲波、核磁共振檢查;
(2)由于病情需要,確實要接受輻射類的影像檢查時,應該聽從醫生的安排,因為醫生會最合理地考慮“正當性”原則,實施最恰當的檢查;
(3)在接受有輻射的影像檢查時,應該進行合理的輻射防護;
(4)接受完有輻射的影像檢查后,不必擔心輻射的危害,因為正規的放射診斷不會產生不可接受的影響的。
(海報新聞編輯 孫翔 綜合北京日報客戶端、國家核安全局網站、新聞晨報、山東生態環境廳網站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