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綠養眼的綠蘿柱、個性十足的龜背竹、鮮艷亮麗的紅掌……這些綠植景觀不在公園,也不在庭院,而是裝點在黃浦區的“花園公廁”里。
為響應“廁所革命”理念,今年以來,黃浦區人民公園、復興公園的兩座公廁在進行標準化改造時,融入了園林景觀,打造“花園公廁”,不僅從硬件設施上提升了質量,還從內外景觀上提升了品質,讓公廁這一“小天地”成為展現黃浦文明的“大窗口”。
(相關資料圖)
近日,人民公園的公廁改造和景觀提升工程正式收官。這座位于兒童游樂場的公廁,里里外外都實現了煥新。走入公廁前方,那面以流暢線條營造出的景墻,簡約而大氣。它用燈光勾勒的LOGO,讓公廁有了藝術氣息,點綴的綠植更是美化了景墻。
步入公廁,門廳里那弧形的不銹鋼種植槽內,精心搭配著紅掌、常春藤、綠蘿柱、龜背竹、天堂鳥、幸福樹等品種的綠植,看了讓人心曠神怡,仿佛還置身于公園中。環顧四周,鏤空吊頂透入的陽光會在墻面、地面形成雕花投影,東側的墻面使用樹木的枝干進行裝飾,凸顯出環保再生的理念。
區綠化市容局公園管理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人民公園公廁改造,在景觀設計中融入了“樹”的元素,景墻、花壇、吊頂和室外頂棚都采用樹葉造型,以樹皮的“記憶”講述每棵大樹的故事。壓花藝術玻璃、鏤空雕花吊頂,將光影投到墻上、引入室內,樹影斑駁間,綠化與建筑相融合,營造出自然和諧的如廁環境。
景觀上精心打造的同時,煥新后的人民公園公廁在布局上,也頗顯人性化。公廁不僅考慮到男女廁位的配比,在適老適幼方面還進行了大量人性化的設置,比如洗手臺有專門適應兒童身高的臺盆,每個隔間都配有一定角度的扶手便于人們起身,有應急呼叫按鈕,隔間門口的手動便池沖洗按鈕保證了兒童如廁時可能發生的感應器不響應,友情提示播放器提醒著離開時候“不要忘記隨身物品”。
而第三衛生間、母嬰室更是考慮到了家庭出行、行動不便、嬰幼兒等需求,嬰兒護理臺、兒童專用坐便器、兒童洗手池,甚至兒童洗手臺的水龍頭都是可愛的“大象”造型。
如此精心的布局,必將讓每一位游客感受到花園公廁里“方便”的美好。事實上,早在人民公園公廁標準化改造之前,復興公園南門的公廁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造煥新。秉承綠化與建筑和諧融合的理念,公廁內也是精心點綴綠植,讓市民游客一走進廁所,如在公園里一般,享受到一個花草清香的城市公共空間。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一間小小的廁所,不僅影響著市民的生活體驗,更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涵養與文明。黃浦將繼續精心打造“花園公廁”,使公廁與周邊環境形成景觀襯托,使自然美與城市生態美相結合,讓一個個“花園公廁”兼具顏值與品質,成為展現黃浦文明的重要“窗口”。
記者 / 王月華
編輯 / 孫超慧
圖片 /區綠化市容局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JOIN US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