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真的越來越瘋狂了。
日經225指數剛剛創下32年新高,然后連續兩天下跌,緊接著5月26日又回過神來跨上31000點了。
(來源:東方財富)
(資料圖)
熱情高漲的投資人們,短短幾天內體驗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我們說過,這一波日本股市大漲,主要的推動力是海外投資者們的資金。
如果仔細觀察日本股市長期走勢,會發現自1990年以來經歷兩輪重大變化。
首先是90年代的地產泡沫和金融危機,當時銀行、不動產財團上市公司占指數成分的大頭。
到了十年之后的2000年,新一批科技企業才迅速崛起。
以軟銀、索尼等企業為代表的軟硬件、通信計算機電子企業崛起,帶動了整個科技指數的上漲。
日經225指數金額TOPIX指數在2000年期間相對低迷,日本也處于經濟轉型期,直到多年之后才緩過勁來,日經指數的走勢再度與科技指數同步。
(來源:網絡)
2023年日本股市創下新高,一方面是寬松的環境和海外投資者的涌入,另一方面是疫情后,確實有一些經濟復蘇。
最明顯的是熱情的游客。
日本旅游局公布數據顯示,4月的訪日外國人約194.9萬人,這和2019年創紀錄的950萬中國游客前往日本沒法比,但旅游回暖確實開始了。
然而,當下日本股市,依舊彌漫著濃重的非理性繁榮氣息。
奧馬哈股神 提前布局
就在一眾投資人吹捧日本股市的時候,早已布局的奧馬哈股神,正在偷笑。
我們在2022年1月就寫過一篇文章,拆解了巴菲特對日本商社的投資思路:
》(點擊回看)
當時全球依舊處于新冠擴散期,巴菲特長期看好日本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好公司估值水平低
二是國家經濟通脹率低
三是國民疫苗接種率高
對于巴菲特和伯克希爾這樣的價值投資者來說,投資商社并長期持有非常合理。
他早在2020年8月就買入了日本五大商社的股份。
到了2021年,路孚特數據顯示,伯克希爾持有伊藤忠商事、丸紅、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住友商事,一年多的回報率分別為26%、71%、50%、39%、30%。
(日本綜合&專門商社 來源:網絡)
商社是日本獨有的一種特殊經營業態。
簡單來說,日本商社一般起步于某一個細分領域的家族作坊,比如米面糧油或者工業制造。
它們從實體產業做起,一點點積累原始資本,然后橫向縱向不斷擴張,最終成為橫跨金融、貿易等多個領域的超級帝國。
1976年各國GDP數據顯示,當時三菱商事、三井物產營業額高達359億美元和338億美元,已經超過挪威、芬蘭及韓國國民生產總值。
丸紅、伊藤忠分別營收240億美元和236億美元超越希臘。
住友商事以217億美元營收超越伊朗和菲律賓,日商巖井也以170億美元營收超越泰國。
日本綜合商社這樣的大型跨國流通企業規模龐大、資金雄厚,富可敵國。
在日本企業攻城略地的過程中,商業布局和完善海外分支機構,足跡遍布全球,成為真正的跨國巨頭。
商社型的財團誕生,統治日本超九成大型企業和貿易公司,掌握著經濟命脈和國民生活,同時又與政府、同行們保持著良好關系。
2023年5月初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巴菲特主動提到計劃加倉日本。
他說:
整體來看,這些公司能夠支付不錯的分紅,在某些情況下也會回購股票,我們也能很好地理解他們所擁有的一大堆業務,同時還能通過融資解決匯率風險問題,所以我們就開始購買了。
很多人誤解了日本大公司,以為在失去的三十年間,所有日本企業都遭到了毀滅式打擊。
然而真實情況是,各路商社和少部分巨頭,完成了轉型拿到了次世代的船票。
通過不斷擴張的海外業務,日本大企業們幾乎再造了一個日本。
而那些在金融泡沫中備受打擊的普通日本家庭,依靠一到兩代人,消化了天量債務。
轉型與聚焦 再造日本
過去三十年里,無數日本企業倒下了,尤其是消費電子、家用電器品類,從洗衣機、冰箱、微波爐、鍋碗瓢盆、智能馬桶到掃地機器人,日資企業全面潰敗。
普通人最熟悉的日本企業,包括東芝、索尼、夏普、松下、富士、佳能,似乎在過去十年間,一點點地退出中國人的視野。
極少部分的日企經過痛苦的裁員和業務重新定位,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方式。
夏普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鋰離子電池,索尼的攝像頭,旭硝子的面板玻璃。
這些核心技術及部件隱藏在各個品牌的智能手機、超大屏幕電視、平板電腦、電動汽車等里面。
比如數次重生的索尼。
2013年新任CEO平井一夫,帶領索尼賣掉美國紐約總部大樓,騰退東京品川大崎大廈,同時出清不賺錢的VAIO筆記本電腦,裁掉非主營業務的上千名員工。
索尼重回自己最擅長的三大領域:
一、電子零部件:高精度傳感器與解決方案
二、娛樂與服務:包括電視、相機和音樂電影
三、游戲和網絡服務:PS系列游戲機
業務重整與深耕讓索尼再次偉大,變成了那個既有硬件制造與研發、高精度工業制造,同時兼備音樂、電影、游戲等娛樂業務的超級巨頭。
(來源:索尼2022年財報)
數據顯示,最新一期財報顯示,索尼2022年度營業額創下了公司成立77年來的最高紀錄,達到驚人的11萬5398億日元。
說到索尼,我們不得不提它的一生之敵任天堂。
任天堂是日本少數存活至今,而且活得很好的百年老店之一。
或許沒人想到,它曾經是一家出售日式撲克牌和骨牌的小作坊,后來一度迷失找不到前進的方向,開過出租車公司,賣過方便面和各類兒童玩具。
初創時期的任天堂,是一個無數次追逐風口,最終卻一無所獲的跟風者。
后來直到傳奇社長山內溥接手公司,發話說只做卡牌肯定會死,嘗試探索之后把新目標定在了游戲娛樂行業。
從最早的紅白機FC,到后來的掌機Gameboy與NDS和3DS,甚至力挽狂瀾拯救公司的Switch。
(來源:NS中國官網)
任天堂的每一代主機從性能上似乎總是落后對手索尼一截,卻總是能在其他方面大獲全勝。
因為過往的成功與失敗,讓任天堂領悟了大道至簡:
軟件才是核心,硬件服務于軟件。
當一名游戲玩家看到喜歡的游戲,只在任天堂系列主機上發售時,必定會毫不猶豫地買下這臺游戲主機。
這就和果粉買了蘋果手機,實際上是為了享受蘋果音樂、應用商店等一系列服務一樣。
《超級瑪麗》、《銀河戰士》、《塞爾達傳說》、《火焰紋章》、《寶可夢》和《星之卡比》等諸多知名游戲IP,都是由任天堂旗下的知名制作人創造出來的。
借用傳奇已故社長巖田聰的一句話就是:
任天堂實質就是一家玩具公司,而不是競爭對手索尼和微軟那般的科技公司。
(無人能拒絕超級瑪麗 來源:網絡)
全世界都在嘗試告訴一個人,世界很殘酷,你要快快長大,然而只有任天堂希望你開心快樂地像一個孩子一樣。
企業的成長、壯大與衰退,受到市場周期和公司運營等多種原因的綜合影響。
穿越周期歷經考驗,依舊活躍在市場上的日本企業,必定是經歷了痛苦轉型和升級的少數幸運兒。
我們應該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它們身上,而不是盲目地鼓吹日本產業正在衰退。
如果真的想和巴菲特一樣,走價值投資的道路。
不如先思考和探索一下,當下的日本,哪些企業最有價值。
這可比追高日本股市,劃算多了。
來,關注我~
— 推薦閱讀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