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青島樓市發布重磅消息。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中國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青島監管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通知指出:
一、優化特定條件群體商品住房上市交易年限。在本市范圍內的居民家庭,因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急需資金治療、家庭收入不能支持住房貸款且已申請貸款延期展期等情形需出售住房的,且住房符合新建商品住房合同網簽備案滿 3 年或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 2年、二手住房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1年的,房屋產權人可申請解除住房交易限制。
二、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全面推行二手房“帶押過“優鮮賣”模式,促進“賣舊買新”“賣小換大”。
三、以城市更新優化住房供給。鼓勵各區(市)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征收補償貨幣化安置,試點房票制度。
四、實施保租房以購代建。積極支持平合公司或金融機構所屬租賃企業收購存量房源作為保租房。支持住房租賃企業發行信用債券和擔保債券等直接融資產品,專項用于租賃住房建設和經營。
五、開展群(團)購住房活動。各區(市)組織綜合實力強信譽度高的優質房企,采取推出優惠房源、發放住房消費券等措施,通過“手拉手”“青年人首套住房支持”等專題活動開展各類群體群(團)購商品住房。
六、進一步放寬人才住房分配準入條件。對于公開分配的人才住房,取消申請人及配偶 5 年內沒有商品住房交易記錄的限制;經市、區兩級分配后剩余的產權型人才住房,可面向在我市持有商品住房不多于1套的人才配售。
七、繼續執行差別化信貸政策。降首付,非限購區域首套房和二套房均作下調,首套20%,二套30%,商業銀行在本文件印發之日前已接卷但尚未完成貸款合同簽訂的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可按新政策執行。目前青島市限購區域為市南、老市北,其他區域均為不限購區域。
針對此次新政,青島銳理發布獨家解析。
1
首付降低,“因城施策”夯實調控基礎
近日,青島再度發布了針對樓市的政策調整:自6月1日起,青島市非限購區域(除市南和老市北之外區域)首付款比例,首套降為最低20%,二套降為最低30%。6月1日之前已受理但未簽約的貸款也可享受此政策。
該政策旨在以降低首付比例的方式進一步降低購房者的置業資金壓力,從需求端入手,提振市場信心,以實現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回暖。
從2022年起,青島基于“因城施策”的原則持續針對樓市進行政策端的調整,如2022年7月18日調整限售政策,新房網簽滿5年即可交易,二手住房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2年即可上市交易,再如同年9月15日,將新房限購范圍進一步縮小到市南和市北區(原四方區域除外)。
政策端的暖風頻吹,一方面是促進有效需求持續釋放,帶動整體市場回溫,以推動地產業向好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對“房住不炒”調控基調的重申,“因城施策”而非“大水漫灌”,助力市場的同時規避系統性風險,為供給端及需求端找到最為良好的“政策平衡點”。
2
大勢所趨,全國市場掀政策端調整熱潮
從全國整體市場來看,青島本輪的政策調整可謂是情理之中,也是政策端走向的大勢所趨,從今年全國及地方的政策發展導向即可初見端倪,據銳理數據統計,2023年1季度,全國共有15個省,107個城市合計發布了188次政策調整,從中央到地方促需求政策繼續深入,政策放松力度不減,政策調整主要集中在降低購房資金及還貸壓力層面,房票安置重出江湖,預計未來各地因城施策“持續松綁”將成為常態。
作為山東經濟的龍頭城市,青島也持續對政策端進行優化更新。追溯2022年起至今的調控政策變革,青島一直以釋放有效需求作為根本,針對各區域發展特點給出差異化調整策略,進而維持全市房價整體穩定。
3
筑底平穩,市場端已現“弱復蘇”跡象
其實從今年的市場端數據表現來看,“復蘇”跡象已經嶄露頭角。
從2023年1-5月的成交數據來看,青島同比2022年同期,商品住宅網簽面積同比提升了17%,成交均價同比小幅提升了1%,同時隨著成交量的提升,去化周期也出現了小幅回落,這些均是市場端反饋的回暖積極信號。
再從全國來看,受到市場端提振的帶動,房企拿地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明顯提升,2023年1-4月,全國300城拿地成交溢價率走勢打破自2021年7月起的持續下滑,連續四個月增長,2023年4月升至7.67%,而流拍率也有所下滑,降至14.4%。
再聚焦于青島本次調控的本身,綜合來看,本輪政策調整在全國的政策端整體走向下應運而生,在市場端的筑底穩固基礎之下,勢必將對市場產生積極作用,進一步帶動有效需求的平穩釋放,“弱復蘇”已現,2023年青島樓市的下半場值得期待!
政策原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