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隨卞
號稱是中國芯片行業最大規模的一次知識產權糾紛,最近迎來了部分判決。
2023年6月25日,據上市公司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龍芯中科”,股票代碼688047)發布關于《仲裁事項進展的公告》,關于龍芯中科與芯聯芯的知識產權糾紛迎來了最新進展——據其公告顯示,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庭于6月23日簽發了《部分最終裁決書(HKIAC/PA21030)》,認定龍芯中科需向芯聯芯賠償。
【資料圖】
伴隨著該仲裁書的出爐,一場在整個芯片行業影響深遠的知識產權糾紛也迎來了一個階段性結束。
涉及千萬 ??龍芯中科與芯聯芯的知識產權糾紛成為行業典型
據GPLP犀牛財經查閱相關仲裁內容顯示,此次部分仲裁內容如下:
1、MIPS公司將其2011年與龍芯中科簽署的技術許可協議轉讓給第一申請人的行為有效,仲裁庭對本次爭議事項有仲裁管轄權;
2、芯聯芯有權獲得自2017年2月7日起龍芯中科為使用MIPS技術應支付但尚未支付的版稅及按合同約定計算的相應延遲支付費用;
3、除芯聯芯聲稱的2017年2月7日至2021年4月29日期間未足額支付許可芯片版稅爭議待決外,每一方的所有其他主張均被駁回;
4、后續裁決將在對2017年2月7日至2021年4月29日期間的到期版稅進行審計后作出,該審計應包括龍芯中科認為其已超額支付或多申報的芯片部分;
5、如果雙方無法就依法有權執行審計任務的審計師達成一致,雙方有權向仲裁庭申請適當的指示;
6、雙方應就其主張的本仲裁案截至部分最終裁決作出之日所發生的所有費用提交各自的書面材料;
7、雙方有權就本裁決未最終處理的任何事項提出申請。
由此可見,仲裁庭裁決顯示,龍芯中科需要支付上千萬的費用。
據龍芯中科公告及芯聯芯發布的公告顯示,這起MIPS指令集知識產權糾紛案的部分最終裁決認定芯聯芯自2018年12月起承接MIPS公司在中國區的獨占權利人地位,有執行對被授權人龍芯中科作為芯聯芯的MIPS技術被授權方,合規合法,而龍芯中科如繼續使用MIPS技術,則應在合法合規且不違約的前提下履行相關合同義務,這些義務包括但不限于向芯聯芯支付欠繳的權利金(包括向龍芯中科2020年上市前)和延期罰金,以及雙方協議后進行審計等。
而這個權利金額,根據龍芯中科的公告顯示,涉及金額高達2323.7萬元——2023年6月25日,龍芯中科發布公告稱,其于2020年二季度開始暫停支付版稅,截止2023年3月31日,共涉及版稅2323.7萬元,對此,龍芯中科已經計提,但延遲支付費用及仲裁費用的金額尚需進一步確認。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9年開始,龍芯中科就陷入了與芯聯芯的知識產權糾紛當中,而這起糾紛的焦點就是龍芯所謂的指令集架構LoongArch是否構成對MIPS的侵權。
對此,芯聯芯認為,LoongArch指令集和3A5000處理器存在對MIPS架構進行未經授權的修改和變更行為,侵犯了芯聯芯的權益。
而龍芯中科則認為,LoongArch是其自主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3A5000未涉及MIPS知識產權——早在龍芯中科IPO階段,對于該知識產權糾紛,龍芯中科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所涉技術均取得了合法授權或來源于公司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仲裁案件所涉 MIPS 指令系統對發行人的營業收入無重大影響,也不會對發行人業務方面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對此,龍芯中科曾在招股書中對此進行了完全否認——在其提交的第一版招股書申報稿中,龍芯中科表示,“自創立以來一直堅持走自主研發道路,推出了自主指令系統LoongArch(龍芯架構),并已通過國內權威第三方機構的知識產權評估。”通篇未提MIPS技術,完全抹去了其早期通過購買MIPS的IP研發進行發展其CPU的發展歷史,而真實的情況則是早在2011年和2017年,龍芯中科就曾與MIPS公司簽署了MIPS技術許可合同。基于上述協議,龍芯中科獲得了研發、生產、銷售基于MIPS指令系統的芯片許可等權利,對此,龍芯中科則通過定期支付許可費直接延續MIPS指令系統的許可。同時,協議約定即使協議終止,龍芯中科仍有權生產、分銷和銷售已商業化的芯片產品并按許可協議支付版稅。
顯然,此次裁決則明確確認了芯聯芯在中國區對MIPS技術的主權,以及龍芯中科作為被授權方需支付相關知識產權費用,而其違約金及相關延期費用則需要后續通過審理進一步裁定。
也就是說,盡管龍芯中科曾經百般否認,但這起涉及千萬的龍芯中科與芯聯芯的知識產權糾紛案最終以芯聯芯獲勝,龍芯中科需要支付賠償而告一段落。
與此同時,龍芯中科還在近期出現了股東集中減持——2023年6月27日,據龍芯中科(688047)最新披露公告顯示,龍芯中科股東中科百孚、橫琴利禾博、鼎暉華蘊及鼎暉祁賢擬合計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3.17%,據龍芯中科2022年年報顯示,中科百孚、橫琴利禾博、鼎暉華蘊、鼎暉祁賢均位列公司前十大股東之列,其中中科百孚合計持有公司12.88%股份,為第三大股東;橫琴利禾博持股9.02%,為第四大股東;鼎暉華蘊、鼎暉祁賢互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7.58%。
龍芯中科啟示錄
縱觀整個糾紛案的歷史可以發現,龍芯中科之所以刻意淡化基于MIPS技術開發芯片的歷史,其本質是龍芯中科不僅是對自身過去發展歷史的“否認”,畢竟其經過多年開發擁有一定自主知識產權,身披國產芯片“自主可控”的榮耀,如果承認“站在外國技術上發展”,可能多少有點尷尬。與此同時,而且龍芯中科否認MIPS的背后也是對芯聯芯——一家獲得國際先進核心芯片技術的,真正合法合規可以自主可控將該等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中國公司——擁有MIPS在中國區知識產權的否認。
其實,對于國產芯片龍頭龍芯中科來說,這也許是一段不光彩的歷史。當然,我們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芯片早期發展的薄弱,只能在別人的基礎上摸著石頭過河。
種種資料顯示,2010年前后,龍芯中科就開始與MIPS合作,購買了其“終身授權”,每年向MIPS支付規定數額的授權費。從那時起,龍芯開始基于MIPS指令集研發CPU。
與此同時,伴隨著時間的發展,2018年6月,美國初創AI芯片公司Wave Computing宣布收購MIPS公司,而在同年,芯聯芯則與Wave Computing簽署協議,獲得MIPS公司在中國的獨家經營權,以及對MIPS技術的改進和在創新權利(該等權利縱觀世界半導體歷史都及其罕見),同時也繼承了MIPS在中國對所有被授權人(包括龍芯中科)的授權人地位。然而,龍芯中科似乎對芯聯芯是否真正取代MIPS獲得中國授權方地位有所質疑,甚至質疑芯聯芯是“外國公司”,“買辦”等。然而,芯聯芯是落地在上海的中國公司,所獲得的技術也全部交付完成并且已經開始自主可控技術的研發。
至此,龍芯中科與芯聯芯開始產生了聯系及糾紛——2021年3月,當Wave Computing宣布停止MIPS架構開發的時候,芯聯芯發起了對龍芯的仲裁。
于是,這起案例不僅在中國成為中國芯片行業的一個典型案例,同時在全球芯片行業來說也是頗具特色——龍芯中科早期在MIPS的知識產權下獲得了快速發展,進而研發出了LoongArch 指令集架構,然而對于“基于MIPS技術進行研發”歷史,龍芯中科則進行了大面積的“否認”,這不僅對自身產生了負面影響,而且也對中國芯片行業造成了不良影響,因為在龍芯中科之后,伴隨著中國芯片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在龍芯中科的案例下基于MIPS或者其他底層IP自研CPU指令集或者其他芯片,盡管后期獲得了較大發展,然而其底層技術風險依舊不能忽視。如果某公司未來基于龍芯的LoongArch基礎上也研發了所謂“自主可控”的架構,聲稱與LoongArch毫無關聯,這樣的行為是否可取,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我國芯片產業健康發展,值得行業深思。只有妥善解決了龍芯中科與芯聯芯的知識產權糾紛,正視龍芯中科的早期發展歷史及中國早期芯片行業的發展,這樣在妥善解決中國芯片行業的歷史遺留問題基礎上,中國芯片行業才能真正集體崛起,走的更遠,也更獲得全球芯片行業的尊重及認可,否則可能還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而對比中國CPU行業的發展現狀,我們依舊可以發現:
1、在中國,CPU芯片的指令集架構和相關IP等底層技術依舊需要創新及發展;
2、即便如龍芯中科等在國產CPU領域獲得突破,不僅其國產CPU的各項參數(比如核心數、內存通道等等)依舊需要在性能方面提升,而且如何構建更加完善和為業界接受認可的生態,更是重要問題;
3、在芯片行業競爭愈加升級的背景下,國產CPU等芯片的制造上,依舊在先進制程技術工藝方面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
由此可見,在底層架構、軟件開發等多個層面,中國的芯片產業依舊任重而道遠,而龍芯中科這個案例,也同樣引發了中國芯片行業的集體思考及反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