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文Geometry一詞,是從希臘語演變而來的,其原意是土地測量、后被我國明朝的徐光啟翻譯成"幾何學"。
2、依據大量實證研究,創造幾何學的是埃及人,幾何學因土地測量而產生。
3、幾何是研究形的科學,以人的視覺思維為主導,培養人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洞察力。
(資料圖)
4、幾何的發展首先是歐幾里得的歐氏幾何,其次是19世紀上半葉,非歐幾何的誕生,再次是射影幾何的繁榮,最后是幾何學的統一。
5、幾何,就是研究空間結構及性質的一門學科。
6、它是數學中最基本的研究內容之一,與分析、代數等等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并且關系極為密切。
7、名稱由來幾何這個詞最早來自于希臘語“γεωμετρ?α”,由“γ?α”(土地)和“μετρε ?ν”(測量)兩個詞合成而來,指土地的測量,即測地術。
8、后來拉丁語化為“geometria”。
9、中文中的“幾何”一詞,最早是在明代利瑪竇、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時,由徐光啟所創。
10、當時并未給出所依根據,后世多認為一方面幾何可能是拉丁化的希臘語GEO的音譯,另一方面由于《幾何原本》中也有利用幾何方式來闡述數論的內容,也可能是magnitude(多少)的意譯,所以一般認為幾何是geometria的音、意并譯。
11、1607年出版的《幾何原本》中關于幾何的譯法在當時并未通行,同時代也存在著另一種譯名——形學,如狄考文、鄒立文、劉永錫編譯的《形學備旨》,在當時也有一定的影響。
12、在1857年李善蘭、偉烈亞力續譯的《幾何原本》后9卷出版后,幾何之名雖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是直到20世紀初的時候才有了較明顯的取代形學一詞的趨勢,如1910年《形學備旨》第11次印刷成都翻刊本徐樹勛就將其改名為《續幾何》。
13、直至20世紀中期,已鮮有“形學”一詞的使用出現。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