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理: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資料圖片)
2、同時也告訴我們問題要分多角度來看待,事事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就此提出自己的見解。
3、在這個世界上,你可以擁有你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想法。
4、擴展資料:《兩小兒辯日 / 兩小兒辯斗》原文先秦:孔子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
5、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6、”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7、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
8、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譯文: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9、有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時距離人近(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10、”另一個小孩則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11、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大得像一個車蓋,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個盤子,這不是遠處的看著小而近處 的看著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清涼而略帶寒意,等到中午的時候像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嗎?”孔子不能判決(誰對誰錯)。
12、兩個孩子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兩小兒辯日。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