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球員在比賽時期(包括熱身)不得接受教練指導。球員和教練間任何可聽見、可看到的交流都將被視作場外指導。”借此守則“傍身”并嚴格執法,卡洛斯·拉莫斯成為執裁界的代表人物。
2018年美網女單決賽,當莫拉特格魯涉嫌場外指導時,拉莫斯毫不留情予以小威警告——直接給出“realwarning”而不是“softwarning”。鐵面無私無可厚非,但在納芙拉蒂諾娃看來“對裁判而言,先去和球員交流場外指導也挺常見,在給出真正警告之前這種‘softwarning’會使球員讓教練‘閉嘴’。”不過,拉莫斯并沒有那么做。
在職業網壇,既有拉莫斯的嚴格執法,也存在拉雅尼的“柔和”執裁。不同裁判判罰尺度不一,使得大滿貫“抓”違規以及初步處理問題充滿彈性變化,加之裁判界定球員和教練是否構成場外指導時本就存在主觀臆斷,頂尖選手被冤、“扣上”場外指導的帽子不算少數。
所以當場外指導的界定頗有爭議時,大滿貫賽事是不是該考慮取消這一傳統制度?
“沒有一個人會說這是職業球員第一次得到場外指導。我和很多球員交手時,她們和教練都存在交流。男球員、女球員,所有人都涉嫌接受場外指導。”阿扎倫卡說。一個暗號,一句呢喃,教練不經意間的起身都有可能構成場外指導。
“整個賽季教練都陪著你,每天和你訓練,但偏到了這些重要時刻,他不能和你說任何事,這簡直有些愚蠢。”納達爾說。“在我看來,我不知道教練能否上場,但即便能和他交流也是好的。”“場外指導隨處都在發生,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美國球員克魯格的教練如是說道。
不過有支持教練來到場內指導,自然也存在反對聲音,費德勒就是其中一位。他說:“我不會支持教練場內指導。你知道的,我覺得比賽靠自己才算酷。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享有同樣教練資源,所以我不確定大家是否會從中受益。”
“如果所有賽事都允許場內指導,這會讓網球成為一項為精英集團服務的項目。那些排名80開外,支付不起教練旅行費用的球員該怎么辦?”英國球員塔拉在推特上寫道。允許場外指導勢必會擴大頂尖球員和低排位選手的差距,加劇兩極分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