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兩千年不腐 馬王堆辛追如何保存
專家揭秘“整體-細胞-分子”三級保護模式
長沙晚報6月8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云龍 通訊員 潘愛華)在2023年6月10日第18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湖南省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護中心的專家們來到長沙衛生職業學院,舉行“馬王堆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與傳承”專題講座,從醫學的角度重點闡述了馬王堆古尸“整體-細胞-分子”三級保護模式。
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的漢朝墓地出土了一具女尸,她的身份是西漢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的妻子辛追。這具女尸出土時,經兩千多年而不腐,保存新鮮、完整,四肢關節可以彎曲伸展,毛發尚在,皮膚柔軟,血管清晰可見,栩栩如生,宛如沉睡。此前,世界上發現了木乃伊、冰尸、泥炭沼干尸等類型古尸,而馬王堆出土的浸泡在液體中的“濕尸”實屬罕見。因而,辛追夫人的尸體被譽為“東方睡美人”,被認為“創造了世界尸體保存記錄中的奇跡”。
馬王堆漢墓古尸出土前,為什么能在兩千多年時間里保存完好?根據專家們的分析,至少有幾個條件:深埋、密封、相對無菌。進入21世紀以后,依托湖南省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護中心的科研力量,形成了獨特的濕尸類文物保護技術和模式——“整體-細胞-分子”三級保護模式。
因此,在長沙衛生職業學院舉行的“馬王堆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與傳承”專題講座上,湖南省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護中心原主任、國家級教學名師羅學港教授以《馬王堆古尸發現、研究與保護》為主題,從醫學的角度重點闡述了馬王堆古尸“整體-細胞-分子”三級保護模式的建立,以及今后馬王堆古尸的重點研究方向。
“這個保護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建立古尸保存環境模擬體系。”羅學港教授說,主要做法是:將古尸浸泡在有效保存液中,并置于恒溫、恒濕環境,防止古尸整體腐敗;建立層流空氣凈化系統,減少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侵襲,將保存液調控至等滲狀態,避免細胞腫脹和脫水,建立古尸保存微環境的調控和動態檢測體系,將保存液的pH值穩定在中性狀態,減緩骨組織脫鈣和蛋白質降解,實現古尸分子水平的有效保存。
隨后,湖南博物院董鮮艷研究館員進行了《織品文物保護修復漫談》的學術報告,她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馬王堆漢墓織品文物修復與保護。全場講座生動活潑、主題鮮明,300多名師生積極提問,專家們妙語連珠,活動氣氛達到高潮。
來源 長沙晚報
(一審:夏博 二審:蔣宇 三審:蔣玉青)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