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親愛的讀者,無論你是否身處婚姻中,都祝愿你是一整片的。
曾有編輯要求女作家三毛和她丈夫荷西各自寫寫“另一半”。荷西問:“什么另一半?”三毛說:“你的另一半就是我?。 焙晌骰卮穑骸拔沂且徽摹!?/p>
少女時代讀過舒婷的《致橡樹》,從此奉為圭臬。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舒婷對愛情的描摹,與三毛夫婦對婚姻的解讀,異曲同工,也是當下很多大女主電視劇的主題?,F實生活中,把妻子視為附庸的丈夫,依然不少。進步一點的,把配偶看作“另一半”。
當今之世,男女平等,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服務業已臻發達。無論男女,都可以在物質層面擺脫對異性的依附或依賴。但精神層面的獨立,或許很多人尚未完成,還離不開“另一半”。三十多年前,我的一個女性前輩就說過:“我媽和我住在一起后,我才發現,她老人家原來很有個性?!贝饲?,她母親一直是溫順賢淑的家庭婦女。
誠然,我們的先輩、前輩、同輩,大多是情商頗高的聰明人,有足夠的智慧和耐心經營婚姻,養育子女。每當遇見琴瑟和諧的年輕夫婦、看到白首偕老的恩愛夫妻,我都會由衷地心生贊美。我很愿意相信,他們既是彼此的另一半,也是自己的一整片。
與此同時,我也充分理解單身人士。婚姻本來就是一門艱深的功課,成績優良的,固然值得羨慕;未曾參加考試的,或是考了之后不及格的,也無需自卑。當今之世,伴侶已是錦上添花的奢侈品,并非雪中送炭的必需品。
讀到幾句話,出處無考,竊以為,這就是婚姻的最高境界——“彼此不滲透、不求證,以專業收獲尊重,以人格取得信任。不去事無巨細地參與對方的生活,而是在惺惺相惜中保持和而不同?!?/p>
親愛的讀者,無論你是否身處婚姻中,都祝愿你是一整片的。(孔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