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關村論壇首設的科技女性創新平行論壇在京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以線上、現場參與的形式在論壇上交流、分享觀點與經驗。
她們當中,有人分享參與新冠病毒和綠色低碳等熱門科研活動的經歷,有的呼吁消除性別刻板印象,不為科研設限。還有的以行動支持女性表達想法和創意,聯合不同專業領域開辦培訓活動,幫助女性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
【資料圖】
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王紅陽認為,科研活動中女性事業發展是一個綜合性社會議題,建議加強研究其職業發展和社會環境等的動態關系,同時鼓勵更多女性參與國際競爭活動。
5月28日,中關村論壇首設的科技女性創新平行論壇在京舉行。南都記者 宋承翰 攝
新冠病毒、綠色低碳等熱門科研活動中的女性身影
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巨大災難,科學領域的眾多女性為抗擊新冠病毒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夏澤翰在論壇上(Shahbaz Khan)介紹,匈牙利的生物化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在COVID疫苗的研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德國的醫學科學家奧茲林·施瓦布(?zlem Türeci)是2020年新冠疫苗研發的先驅之一。
以線上形式參加此次會議的孟加拉國工程技術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系教授西莉亞(Celia Shahnaz)則是從電子技術領域出了一份力。她介紹,疫情期間,她的團隊收集新冠病毒肺炎CT影像和相關數據,建立一個遠程識別新冠病毒肺炎的深度神經網絡裝置。
除了共同關注的新冠病毒,一些與會的科學家還參與了另一個愈來愈熱的全球議題,即綠色環保議題。
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物理化學系高級教授,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等六所研究院外籍院士的凱瑟琳娜,曾帶領團隊開發碳排放預測模型。她說自己長期在化學領域工作,目前正在研究有害氣體中的最小顆粒的分子結構,探究有害氣體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影響。
首鋼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研究院首席技術專家青格勒吉日格樂長期在鋼鐵領域工作,主要從事低碳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了降低鋼鐵制造流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她和團隊曾用4年時間研發一種新原料,經過無數次失敗后終于研發出來并實現工業化生產。現在,她的團隊正進一步深入研究氫能冶煉、碳捕集和脫碳等新技術。
科研應打破刻板印象,女性經驗為科學帶來全新視角
多位科學家在論壇分享了自己從事科研的親身經歷,或許可以從中一瞥女性的共同處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底青云在論壇上談到,自己在求學期間曾遇到一些偏見,有的人認為地球物理領域的工作需要大量野外活動,不適合女性從事。她不認同這一觀點,認為應消除性別刻板印象,不為科研設限。
首鋼首席技術專家青格勒吉日格樂表示,鋼鐵是以男性為主的行業,女性要做出成績需要付出更艱辛的努力。鋼鐵生產一線的環境相當艱苦,經常需要和礦粉、煤粉打交道。她覺得自己能堅持的原因,和童年放牧的經歷有關,她從小放羊、喂養駱駝,有時找走失駱駝會走上一天甚至好幾天,刮風下雨、忍饑挨餓和露宿野外的常有的事。她認為,無論在哪個行業,只要不怕困難、堅持努力,女性都可以創造價值。
美國硅谷機器人公司董事總經理安德拉·凱伊在會上表示,女性對科學事業的貢獻曾經受到阻礙或被忽視,這意味著目前只實現了人類潛力的一半。她認為,女性可以為科學帶來新的視角,其優勢還體現在想象力、經驗和感受。
完善科學家培養和任用機制,賦予女性公平競爭機會
論壇上,有科學家鼓勵同伴追逐科研夢想,呼吁社會給予應有的支持。
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凱瑟琳娜鼓勵有志于科研的女性追隨自己的興趣,質疑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追求最高標準,并對自己的研究負責。
她說,不要走捷徑,要與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進行討論。超越當前的項目,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制定備選方案,并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絡,而不是僅僅依賴導師的人脈。如果有機會,到國外學習一段時間,以獲得新的視角。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王紅陽在論壇上表示,從事科研女性的事業發展涉及多領域、多層面多機構和多部門的綜合性社會議題。
王紅陽認為,應鼓勵更多女性參與國際科技競爭活動,促進科技教育領域的性別平等。完善科技女性領軍人才的培養模式、選拔和任用機制,支持更多女性成為科學領域的領導者。同時,加強相關研究,明確女性科學家職業發展與社會環境之間的動態關系。
孟加拉國教授西莉亞則介紹了自己曾做出的行動,她為了給女性提供表達想法和創意的場合,與不同技術協會合作,組織了一系列會議。她希望為女性創造公平競爭的機會,期待她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和知識,找到解決女性面臨問題的方案。
采寫:南都記者 郭若梅 蔣小天 宋承翰 發自北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