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術大學附屬學校(光明)2023年9月建成投用
(資料圖)
據深圳技術大學附屬中學消息,深圳技術大學附屬學校(光明)2022-2023學年度借址玉律學校辦學,新校區預計于2023年9月建成后并投入使用。
深圳技術大學附屬學校(光明)位于光明區兩“城”(鳳凰城和科學城)相貫、高新科技產業集聚的光僑路高新技術產業帶核心地段,玉塘街道田寮社區玉塘路與光僑路交叉口東北側。
深圳技術大學附屬學校(光明)
深圳技術大學附屬學校(光明)是光明區人民政府和深圳技術大學雙方發揮教育共同體效能,強強聯合、資源共享的一次具體實踐。學校地理位置優越,周邊可共享的科技、人文資源豐富,與技術大學、技術大學附中(市直屬高中)實現銜接貫通、共贏共棲,形成新的教育生態圈和辦學共同體。
校園總建筑面積49312平方米,辦學規模36班,提供優質初中學位1800個。
課程體系:
課程建設以塑造健全人格為核心,以適應學生多元、多層次的發展需求為目的,凸顯學校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創新特色,實施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銜接貫通的聯合培養模式,形成符合學生成長需要、遵循學科認知規律和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課程體系。
此外,學校依托深技大的資源優勢及光明科學城的科技基因,與高科技企業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項目制學習(PBL)、創新類課程教學的開源機制,打造“匠心智造”課程合作共建平臺,搭建“學校周邊600米(十分鐘)社區學習資源圈”,塑造未來教學形態。
學校借助深技大資源優勢,邀請多領域教授、專家開展學術交流,將開設“院士課堂”“大家風范講壇”“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進校園”等活動。
培養體系:
學校搭建多元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最優發展。
構建新型學校特色社團模式,推動在讀大學生與初中生結對子構建學伴關系,凸顯大學資源輻射支撐優勢,達到共同培養目的。
學校還與深技大院系及相關企業緊密合作,將建設STEM教育中心、人工智能實驗室、海綿城市實驗室、汽車工程實驗室、融媒體中心等各類主題集成實驗場所。
師資力量:
由深技大領銜的教師學術項目團隊,將通過教師卓越項目、名師孵化工程、師徒結對“青藍工程”等途徑,把教師打造成一列動力磅礴、陣容豪華的“動車組”,推動教師專業化、特色化協調發展,實現教師個體的生命價值。
學校管理成員由深技大及光明區教育局擇優選派選調,并遴選國內有影響的名教師、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加盟,組建高素質教師天團,師資隊伍搭配優質合理,助力學生卓越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