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譯文】 老子將要離開中原,西出函谷關,以便登臨昆侖山。關令尹喜占卜風氣,得知會有神人來過關,于是清掃了四十里道路,看到老子時就知道是他了。老子在中原時,沒有教授過任何人,知道尹喜命中應當得道,于是暫住關中。 老子有個傭人名叫徐甲,從小就受雇于老子,當時約好每天一百工錢,至今共計欠徐甲七百二十萬錢。徐甲見老子要出關遠游,不能馬上索要到工錢,于是請人寫了封文書,拜見關令,告訴他老子欠錢這件事。那個為他寫文書的人,也不知道徐甲已經跟隨老子二百多年了,計算了一下徐甲應該拿到的工錢發現有很多,就許諾把女兒嫁給他。徐甲見那女子很漂亮,特別高興,所以就把文書呈遞給了尹喜。尹喜看到文書后大吃一驚,于是去見老子。 老子責問徐甲:“你早就應該死了,我當初雇傭你,是因為我官職卑微,家里貧困,沒有可以使喚的人,所以給你"太玄清生符’,讓你能活到今天,你怎么還來告我?我告訴過你,到安息國后,一定會計算好工錢用黃金償還給你,你怎么就不能忍耐一下呢?” 于是讓徐甲對著地面張開嘴,老子的“太玄真符”頓時落在地上,丹書上的文字就像新寫的一樣,而徐甲則立刻變成了一架骷髏骨。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能再次讓徐甲復生,于是替徐甲磕頭請求饒他一命,請求自己出錢代老子償還給他。老子又將太玄符投給徐甲,徐甲立刻復活了。尹喜于是給徐甲二百萬錢,打發他走了。尹喜同時拜老子為師,執弟子禮,老子于是把長生之術都教給了尹喜。 尹喜又向老子請示教導和訓誡,老子對他說了五千多字大義,尹喜回去后書寫了下來,命名為《道德經》。 尹喜遵照老子的道而修行,也得以成仙。漢代竇太后信奉老子的話,于是孝文帝和竇氏外戚,都不得不讀老子的書,讀后都大有收益。所以漢文帝和漢景帝的時候,天下安寧,而竇氏三代也得以保住榮耀尊寵的地位。 漢代太子太傅疏廣叔侄,也深深領會了《道德經》的要旨,知道“功成身退”的大義,同一天棄官回家,廣散金錢,布施恩惠,保住了清名和尊貴。至于諸多隱士,凡是遵照老子的道術修行的,都外棄榮華富貴內養而得壽延年,沒有在險惡的世事中遭遇顛沛流離。老子的大道源遠流長,潤澤所及,洋洋灑灑,怎能不說是天地造就的,萬世的師表呢!所以像莊周這樣的人,沒有不以老子為宗師的。【譯文】 老子將去,而西出關,以升昆侖。關令尹喜占風氣逆知當有神人來過,乃掃道四十里,見老子而知是也。老子在中國,都未有所授,知喜命應得道,乃停關中。 老子有客徐甲,少賃于老子,約日雇百錢,計欠甲七百二十萬錢。甲見老子出關游行,速索償不可得,乃倩人作辭,詣關令,以言老子。而為作辭者,亦不知甲已隨老子二百余年矣,唯計甲所應得直之多,許以女嫁甲。甲見女美,尤喜,遂通辭于尹喜。得辭大驚,乃見老子。 老子問甲曰:“汝久應死,吾昔賃汝,為官卑家貧,無有使役,故以"太玄清生符’與汝,所以至今日,汝何以言吾?吾語汝,到安息國,固當以黃金計直還汝,汝何以不能忍?” 乃使甲張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書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喜知老子神人,能復使甲生,乃為甲叩頭請命,乞為老子出錢還之。老子復以太玄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錢二百萬與甲,遣之而去。并執弟子之禮,具以長生之事授喜。 喜又請教誡,老子語之五千言,喜退而書之,名曰《道德經》焉。 尹喜行其道,亦得仙。漢竇太后信老子之言",孝文帝及外戚諸竇,皆不得不讀,讀之皆大得其益。故文景之世,天下謐然,而竇氏三世保其榮寵。 太子太傅疏廣父子,深達其意,知“功成身退”之義,同日棄官而歸,散金布惠,保其清貴。及諸隱士,其遵老子之術者,皆外損榮華,內養生壽,無有顛沛于險世。其洪源長流所潤,洋洋如此,豈非乾坤所定,萬世之師表哉!故莊周之徒,莫不以老子為宗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