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郭元鵬
近日北京持續高溫天氣,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40℃。北京市教委6月23日晚間發布《關于做好應對高溫天氣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高溫天氣下要合理調整學生室外活動時間,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減課或停課措施。(6月25日 新華每日電訊)
通知提出,端午節開學后,學校要合理調整學生室外活動時間,可根據情況采取減課或停課措施。在高溫天氣時,學校不安排學生參加大型室外活動。通知強調,各單位務必按照《北京市高溫天氣預警分級和應急響應措施(試行)》要求做好相關應對工作。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溫情脈脈的通知,在網絡上卻引發了一場討論:學生上個學,有沒有必要因為天氣炎熱而減課、停課?我們上學的時候,也不會因為天熱了而減課、停課呀?難道眼下的孩子連一點苦都不能吃了,這樣的措施不就是在培養“溫室里的花朵”嗎?
表面上看這些質疑似乎有道理,但實際上也是在吹毛求疵,教條到底。誠然,我們確實需要培養孩子的吃苦能力、忍受能力、耐勞能力。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需要更多的“少年強”從而實現“中國強”。可是,“少年強”不是不要科學的方式,不要理智的方式,不要因時因地制宜的方式。必須明確的是,不是只有“汗流浹背的學習”“頂著驕陽的訓練”才是“少年強”。
其實,最近這幾年,由于天氣炎熱而出現的“上學事故”是不少的。例如,在室外活動的時候,有的孩子暈倒了,還有的孩子在課堂上得了熱射病,導致了險情的發生。這些例子都足以說明,面對高溫,有必要采取實實在在的措施保護孩子。
《關于做好應對高溫天氣有關工作的通知》,其實就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這里強調的依然是科學的問題。比如,倡導天氣過于炎熱的時候,需要減少室外活動;比如,倡導極端高溫的時候,也可以減課、停課等等。而很顯然的是,無論是減少室外活動,還是減課、停課,都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這里只是把健康和安全放在了第一位而已,這樣的規定顯然沒有絲毫問題。
至于說,有網友將“高溫天氣可以減課、停課”上升到了“眼下的孩子不能吃苦了”“培養溫室里的花朵”的層面,也是一種極端的表現,實在是杞人憂天了。
我們當然需要培養“能經歷風雨的孩子”,但極端天氣下的安全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例如,不少地方都有暴雪天氣停課、大風天氣停課、龍卷風天氣停課的柔情制度,這與“孩子能不能吃苦”沒有任何聯系。因此,高溫天氣減課停課,就是培養“溫室里的花朵”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