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毛先生通過某款社交軟件認識了自稱在美國的陌生人“吳女士”。一來二去,兩人熟絡起來。
(相關資料圖)
“在嗎?”6月20日14時許,吳女士聯系毛先生。“在。最近忙嗎?”毛先生連忙關心道。吳女士發起語音聊天,聽到吳女士聲音后,毛先生覺得對方比印象中更年輕。
扯了一會兒,吳女士表示:此前她預訂了紐約飛上海的機票,現在想聯系票務經理詢問是否已經出票。但因其身在美國,手機網絡漫游限制了,打不了國內電話,微信也登錄不上,只好麻煩毛先生幫助聯系歐經理。聽說吳女士要飛回國內,毛先生不假思索欣然答應。
咨詢后,歐經理表示,機票已經預留,但該訂單目前處于預留未付款狀態,要付好款才能出票,并讓毛先生把這條信息轉告吳女士。
隨后吳女士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這樣吧,我現在把票款轉到你銀行卡上,然后你從國內幫我付過去,可以嗎?”吳女士再次提出幫忙請求。一番猶豫后,毛先生把銀行賬號、戶名、預留電話一股腦兒發給了吳女士。
“轉好了,我訂單的票價是49800元,轉了50000過去,你看一下。我這邊顯示6小時內到賬。你看一下到賬了嗎?”5分鐘后,吳女士發來一張轉賬成功的截圖。
圖說:“女網友”轉賬記錄 崇明公安供圖(下同)
“還沒有到!”毛先生查看后發現錢并沒有到賬。
“應該是跨境轉的有延遲。”吳女士寬慰毛先生。
“你看一下,現在沒到的話,你從你賬上幫我先轉賬過去可以嗎?我怕時間上來不及。”吳女士發來一行重要文字。
“我卡內沒有多少錢,只有800。”毛先生無奈。
“手頭上就800嗎?其他賬上有嗎,你看一下現在能用的一共有多少?”吳女士看上去很急一樣。
“我平時用養老金,現錢都在女兒身邊。”毛先生實話實說。
“你看一下,能先湊一下幫我付過去嗎?等晚點到賬了再取出來還。”“情況怎么樣呢,能湊到嗎?”吳女士在那邊催促。
“要不我有一張存折去銀行取一下吧。”毛先生像是下了很大決心。
“去銀行也到不了那么快啊。”吳女士不建議毛先生去銀行取錢。
另一頭,毛先生卻已經拿起了銀行卡往外走。16時許,毛先生在銀行準備取現轉賬時,被工作人員當場問住。見毛先生該筆業務疑點重重,工作人員便按照反詐機制報警求助。崇明公安分局港沿派出所民警迅速趕到銀行,經毛先生同意,對其與“女網友”和“歐經理”的聊天內容進行了現場甄別。
圖說:毛先生在銀行準備取現轉賬,民警和銀行工作人員一眼辨別出這是一起典型的電信網絡詐騙
經驗豐富的民警和銀行工作人員一眼辨別出這是一起典型的電信網絡詐騙。經過民警的細致分析和詳細講解,毛先生終于認識到自己在網上交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由此陷入的詐騙圈套,他表示不再與“吳女士”聯系。警方對該起詐騙警情中的線索作進一步偵辦。
警方提示:網民在與陌生人的網絡交往中,不要盲目透露個人身份、聯系方式、銀行賬戶等重要信息。如果遇到涉詐問題,應及時向警方報案,以免上當受騙。
新民晚報記者 解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