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義龍新區頂效街道查白村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強化措施,不斷推動肉牛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牽牢“牛鼻子”、做強“牛”經濟,讓鄉村振興“畜”勢勃發。
查白村
走進貴州犇犇種養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肉牛養殖場,在標準化的牛舍里,一頭頭毛色光亮、膘肥體壯的肉牛正悠然地嚼食著草料。據介紹,查白村在籌建了貴州欣星種養業專業合作社后,2020年成立了貴州犇犇種養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以肉牛的養殖、銷售、飼料加工等為主,為該村發展肉牛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資料圖】
貴州犇犇種養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劉正剛介紹:“去年存欄量最多的時候有50頭,滾動出欄量是75頭。今年我們準備養到80頭,計劃今年收入在40萬元左右?!?/p>
養殖場的建立帶動了周邊村民就地就近就業,萬屯鎮納玉村村民溫仕昌就是其中一人,在這里務工不僅有不錯的經濟收入,還能學到養牛技術,他感到很滿足。
近年來,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查白村大力推動種草養牛產業,建立了“縣級業務主管部門+銀行+保險公司+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龍頭企業或養殖大戶”的“六方合作”模式,科學確定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同時,查白村突出“四個帶動”,通過黨員、干部、大戶、合作社四方的示范帶頭,逐步推動全村種草養牛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村民給牛喂食
市農業農村局派駐查白村駐村干部、高級獸醫師周貴說:“我們離萬屯交易市場比較近,可以及時了解牛的價格,價格好時農戶就可以把自家的牛及時賣出去。而且村里很多都是40至70歲之間的群眾,這些人就能從事肉牛養殖。”
目前,查白村通過少數帶動多數的形式,從最初的11戶發展到現在的258戶散戶發展種草養牛。查白村巖角組的杜興分就是其中一戶,她家充分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閑置房屋,發展能繁母牛,養牛規模逐步擴大,極大地提高了家庭收入。
群眾發展種草養牛產業的信心,最主要得益于村里的養牛示范合作社,村民不僅可以從合作社買牛,還能得到合作社的資金周轉和技術扶持,牛出欄后可以通過合作社銷售,也可以拿到市場上自行交易,這給村民大力發展牛產業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查白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凌云介紹:“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查白村按照‘一村一產業’的思路,大力發展種草養牛產業。截至目前,村里有養殖戶258戶,牛存欄量2600余頭,牛年出欄量1000余頭,牧草種植面積800余畝,牛產業經濟效益規模在2000萬元以上。”
下一步,查白村將緊緊圍繞當地肉牛規劃目標,從飼草加工、科學管理、規模養殖、質量提升等方面,全力為養殖戶、養殖合作社做好服務保障,讓肉牛產業真正助力鄉村振興。(文/王洋翠 韋榮 岑燕 圖/羅小春 張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