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以來,平潮鎮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題主線,大力加強理論武裝工作,以上率下、創新形式,推動黨的理論武裝成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平潮新實踐提供堅強思想保證。
分眾分類學理論。堅持黨的創新理論與群眾所想所盼、基層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將理論講出了“時代味道”“百姓味道”。在黨員年齡結構較大的安置小區推出“微宣講”模式,相鄰樓棟的幾個黨小組形成一個學習小組,相聚納涼亭、小廣場等陣地,開辟分時段學堂。晨間學堂面向老黨員和部分上班族,利用清晨15分鐘,集中進行討論;午間學堂面向閑賦在家的黨員,進行深度討論;夜間學堂面向在職黨員以及缺席集體學習的黨員,由黨小組長和冬訓指導員輔導學習。同時,為轄區內年老體弱、出行不便等黨員送上“冬訓禮包”,連接“學習強國”“黨員大學習”等線上平臺,切實解決他們的學習難題。
網格網絡學理論。在職黨員占比超40%的社區中打造“微課堂”,推出“理論相隨”傳幫帶學習小組。建立“1+1+N”學習小組架構,由1名理論知識過硬、熱心公益服務的退休老黨員擔任小組長,1名黨員社區干部擔任指導員。將同一網格內N個中青年黨員納入學習小組,依托物業用房、農家書屋等陣地開設冬訓課堂,以組長領學主講、指導員協助教學、小組成員學習交流等方式,打造冬訓“圍爐”。建立“冬訓微信群”,黨小組長發送“微黨課”、組織“微討論”,提高中青年黨員參與學習積極性。通過搭建平臺把群眾“圍攏來”,創新形式讓群眾“想來聽”,學用相融幫群眾“解難題”。
進企進組學理論。我鎮內企業數量多、分布廣的特點,將冬訓課堂搬進企業一線,探索時間短、場地靈活的“微培訓”。打造海星股份、山口精工、永達電力等“紅色職工書屋”,推出“黨員學習課堂”反饋熱線,把企業車間打造成凝聚合力、激發活力、鼓足動力的前沿陣地。搭建車間“實踐課堂”,讓“紅色職工書屋”成為黨員職工的“知識技能加油站”。從企業黨員中培育“紅色播音員”,進行“晨間一刻鐘”“班后十分鐘”的“微培訓”,營造“時時學、處處學”的學習環境。南通海星集團黨委策劃開展了第三屆學習強國平臺“比學趕超”活動,通過線上學習、線下競賽的模塊,進一步掀起貫徹新思想、學習新理論的熱潮。
群眾在哪里,陣地就設在哪里,宣講就講到哪里。一次次深入淺出的宣講,一幕幕互動交流的場景,猶如春風拂面,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平潮大地深入人心,成為最嘹亮的主旋律、最昂揚的精氣神。(許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