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11月1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召開,21世紀經濟報道在在服務貿易展區現場發現,相比于往年“物流、金融”企業“挑大梁”的景象,一些深度參與到中國數字化轉型進程的咨詢機構也開始攜帶著“看不見”的展品來到展臺,畢馬威中國就是其中一家機構。
而這也與當前中國數字化走入“深水區”的現狀相暗合。
據統計,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3%,而去年GDP增速只有3.0%,數字經濟增速已11年顯著高于同期GDP的增速。數字經濟在GDP中的比重為41.5%,相當于第二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其中數字產業化部分即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已達到7.8%。數字經濟正在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
畢馬威中國數字化賦能業務主管合伙人張慶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加速擁抱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潮流的過程中,中國制造業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地位。但與此同時,一些中小企業仍在數字化思維、人才、成本以及技術實力上存在不足,未來行業需要企業高管、專業人才、第三方服務機構和員工共同努力,加速中國數字化轉型步伐。
以下為專訪實錄:
《21世紀》:當前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目前面臨哪些瓶頸?他們實現信息化和數字化的關鍵需求是什么?
張慶杰:中小企業限于目前發展規模等因素影響,數字化發展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首先是缺乏數字化思維,一些企業領導人缺乏數字化思維,不能敏銳感受到外部環境的變化,不能及時從上到下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變革,往往導致企業錯失市場機會。
其次,許多中小企業缺乏足夠的技術實力,難以滿足企業數字化平臺的開發、部署、運營和維護需求。同時,他們對數據的有效采集和分析水平也難以滿足生產流程優化、精準化營銷、商業模式創新等需求。
同時,在人才儲備方面很多中小企業也存在不足,他們缺乏對數字化轉型的充分認識,企業內部也尚未建立數字化人才培養體系,導致在生產、營銷、運營、管理等環節都缺乏數字化人才的支撐,制約了數字化轉型升級速度。同時,中小企業存在吸納數字化人才困境,面臨招不來、用不起、留不住人才的難題。
最后,數字化轉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技術研發、設備升級、人員培訓等方面。然而,中小企業往往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難以實現全面的數字化轉型。
而中小企業實現信息化和數字化的關鍵需求包括:個性化解決方案;建立完善的數字化人才培養體系;降低數字化轉型成本以及獲得政策支持四大方面。
《21世紀》:目前,針對制造業中小企業數字化的核心技術和第三方服務方面供給的情況如何?提供了哪些技術路線?
張慶杰:制造業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當前工業制造領域的一個重要趨勢。在核心技術和第三方服務方面,以下是一些可供選擇的供給情況和技術路線:
工業互聯網技術:工業互聯網技術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技術之一,它將物理設備、生產線和工廠等各個環節通過網絡進行連接和數據共享,實現信息傳遞和智能控制。
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智能化的支持和幫助,包括自動化生產、質量檢測、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應用。
傳感器技術: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大量的傳感器來收集各種生產過程中的數據,如溫度、壓力、位移等,通過傳感器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除此之外,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以及虛擬現實技術也是數字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第三方服務方面,許多企業提供了針對制造業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這些服務包括設備連接服務、數據分析服務、人工智能應用服務、云計算服務等。這些服務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實現設備的智能化管理和監控,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21世紀》:對制造業企業來說,上下游企業數字化的程度不同,會不會影響整條數字化產業鏈的打通?
張慶杰: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上下游企業數字化的程度不同確實可能會對整條數字化產業鏈的打通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方面,其可能會導致信息傳遞和協作的不暢。在數字化轉型中,制造業企業需要與上下游企業進行密切的信息交流和協作,如果上下游企業的數字化程度較低,可能會使得信息傳遞不及時、不準確,從而影響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效率。
另一方面則可能會導致生產計劃和庫存管理的不穩定。在數字化轉型中,制造業企業需要與上下游企業共同制定生產計劃,并進行庫存管理。如果上下游企業的數字化程度存在差異,可能會導致生產計劃的不準確和庫存管理的不穩定,從而影響整個產業鏈的效率和成本。
《21世紀》:從數字化轉型升級到實現智能制造,這對于推動中國制造加速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有怎樣的意義?
張慶杰:從數字化轉型升級到實現智能制造,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還可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對于推動中國制造加速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具有重要的意義。
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通過數字化技術,企業可以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數字化技術還可以實現生產數據的實時采集和分析,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產品品質,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可以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傳統制造業已經不再是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企業可以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轉型,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同時,數字化技術還可以促進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和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
可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制造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加靈活、高效的生產模式和組織形式,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同時,數字化技術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的市場分析和預測,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從而更好地進行產品研發和創新。
可以提升中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通過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中國制造業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同時,數字化技術還可以為中國制造業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商機,幫助中國制造業更好地走向世界。
《21世紀》:進博會上,畢馬威中國認為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可行帶動路徑是什么?
張慶杰:我們認為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可行帶動路徑是多方面的,需要企業高管、專業人才、第三方服務機構和員工共同努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提升企業高管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數字化轉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戰略,但很多企業高管可能缺乏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和重視。因此,畢馬威中國建議企業高管應該加強對數字化轉型的學習和理解,明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要引入專業的數字化人才: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引入專業的數字化人才,包括數據分析師、人工智能專家、云計算工程師等。這些人才將幫助企業了解和掌握數字化技術,并將其應用到企業的實際運營中,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再次要建立適合企業自身的數字化頂層設計:每個中小企業都有不同的業務模式和運營特點,因此需要制定適合自身的數字化戰略。畢馬威中國建議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數字化戰略,明確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和路徑,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最后要借助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力量: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可以借助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力量,如科技公司、咨詢機構等。這些服務機構可以提供專業的數字化轉型規劃和實施服務,幫助企業了解和解決數字化轉型中遇到的問題,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作者:張梓桐 編輯:卜羽勤)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