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中國品牌檔案》隆重推出紀錄片節目——《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深入四川省達州市渠縣,聚焦康寧中西醫結合醫院,通過深入挖掘中西藥結合領域的醫學奇才蒲康寧的傳奇故事,探討中醫在結合現代醫學的過程中,如何傳承經典、守正創新,以助力中醫藥在當代的繁榮發展。
節目中的主人公,蒲康寧,今年70歲,是康寧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創辦者和院長,也是一名醫學奇才。50年的醫學生涯,他始終將“我是人民的醫生,時常想念著人民的疾苦,愿將所有的醫學知識和畢生的精力貢獻給人民。”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醫學傳承與發展歷程
節目通過蒲康寧的醫學生涯,生動展示了中國中醫的傳承與發展歷程。蒲康寧的醫學生涯堪比一部傳奇,從一個小村莊的赤腳大夫到如今的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他親歷了中國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歷程。他的故事也是中醫藥傳承的一個縮影。
在這個過程中,蒲康寧不僅僅是一名醫者,更是一個醫學探險家,敢于融通中西醫醫道,為傳統中醫注入現代活力。他用50年的堅持,詮釋了醫學的無止境。
醫學理念的融合
中醫藥的精華,沉淀在中醫古籍中,流傳在歷代中醫大家的臨床實踐中,散落在療效顯著的民間奇方中,這是中醫藥學深厚的根基,也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命脈,但古籍晦澀難懂,奇方也因古今藥效差異,而多有不同,這正是我國中醫傳承困難的原因。
蒲康寧學醫之初,晦澀的中醫古籍和古老的醫學手抄記錄,讓年幼的蒲康寧陷入困境。但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他改變了對醫學的理解。通過融合中醫的辯證法和西醫的理論知識,他找到了醫學理念的融合之道。這一理念不僅為他的醫學生涯開辟了新的天地,也為中西醫結合的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西醫結合的創新之路
蒲康寧在學醫過程中深刻認識到中西醫在治療手段和理念上的差異。他通過將中醫的辯證法與西醫的理論知識相融合,找到了中西醫結合的創新之道。這一理念不僅為他的醫學生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整個中西醫結合領域開辟了嶄新的篇章。
學成之后,蒲康寧回到老家渠縣,先后擔任渠縣中醫院門診部主任、醫院業務副院長等職務。他的醫學探索不僅僅停留在實踐層面,更在學術研究上有著顯著貢獻。他在醫學領域撰寫了《中醫益氣行水解毒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中醫治療乙型肝炎三部曲》《中醫中藥治療腎病綜合征的療效觀察》等43篇論文,部分論文被《人民日報》等媒體轉載及收錄。
取得了成就和榮譽的蒲康寧并沒有就此止步不前,因為他清醒的認識到,限于醫療資源和財政撥款困難的局限,想要讓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治療,他需要一個更廣闊的平臺。
康寧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創辦與發展
面對醫療資源和財政撥款的限制,蒲康寧在父親的支持下,決心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2001年,他創辦了康寧中西醫結合醫院,這是四川省達州市首家綜合性民營醫院。盡管面臨資金、地點、人員等多重難題,但憑借扎實的醫術和口碑,他逐漸站穩了腳跟。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康寧中西醫結合醫院逐漸引進了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建立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康復科等多個科室,吸引了一批優秀的醫生和科研人員。2018年,投資3億,建成了渠縣康寧中西醫結合醫院新園區,并被評為國家“二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
醫院的發展歷程也是蒲康寧醫學探索的一部分,從最初的簡陋條件到如今的國家“二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蒲康寧在中西醫結合的創新之路上砥礪前行。
不忘初心,未來可期
最新政策文件《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印發,為中西醫結合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中西醫結合,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之道,正在成為推動醫學發展的重要引擎。
蒲康寧醫生的經歷,是無數中醫學者為尋找中醫新的發展之路,為中國傳統中醫藥事業注入新生機的一個生動案例。在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道路上,像蒲康寧醫生這樣的醫學奇才,為中醫藥事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機,他們的堅持、拼搏和創新精神,是中國傳統醫學在當代煥發新光的生動寫照。(文/杜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