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甜筒
(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小紅書@瑩瑩同學沖鴨
沒有一個奶茶店員能逃過靈魂三問:
甜筒為什么不送勺子?
奶茶為什么不能常溫?
憑什么不能去冰?
“我買了一個甜筒想要一個勺子,店員竟然說甜筒沒有勺子!”
有人將自己買甜筒不送勺子的遭遇配圖發在小紅書,不但引來數百人的回應,雙方圍繞“應該送勺子”和“不應該送勺子”展開激烈論戰,且辯論雙方火藥味十足,一度演變成對罵。
有消費者吐槽買甜筒不給勺子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順著這個問題上網一搜,竟然還能找到大量“甜筒不給勺子”2.0版。綜合平臺上搜集的帖子,將問題基本歸類,問得最多的基本集中在三個問題上。
在百度上搜索有關“甜筒不送勺子”,約有181萬+個結果;搜“奶茶為什么不能做常溫”,能搜到750萬+個結果;搜“奶茶為什么不能去冰”,有410萬+個結果。
由此,有的奶茶店專門自制了一個提示板,將顧客最常問的幾個問題的回復寫在板子上,讓顧客自行閱讀以減少回答次數。
店員手寫溫馨提示
圖片來源:小紅書@出來喝點吧
有店員在社交平臺上吐槽稱,偶爾問到這類問題還能耐心解答,但如果是無休止地反復地被質問,如同唐僧式的魔咒,時間長了難保不出現什么應激反應。
為節省體力以及和氣生財,在吧臺前立一個牌子,把幾大核心問題的答案寫在牌子上請顧客自閱。雖說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但多少能幫店員與顧客降低一點交流中措辭的強度與烈度。
這幾個問題對從事茶飲工作的人來說,哪怕只完成崗前基礎培訓都不會問出來。
因為做奶茶的茶湯是門店萃好后,熱滾滾地倒進茶桶中備用,想喝熱的直接打,想喝冷的再加冰,所以沒法做出常溫。
網友評論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截圖
“甜筒不配勺子”答案不唯一,無外乎成本核算要求、響應環保倡議幾個原因。這也是平臺上爭論最多的幾個問題,支持不給勺子的普遍認可商家出于節約的行為。
持反對意見的網友認為,常溫奶茶和送勺子是非常小的一件事,結果商家把不是問題的問題變成了問題,就是商家摳門、嫌麻煩、不厚道。
以致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能查到大量有關“甜筒不配勺子”的投訴。
黑貓投訴中關于勺子的投訴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截圖
這也是“控辯”雙方火藥味最重的地方:
“搞不懂難道去商店買個可愛多,火炬的都要拿個勺才能吃的了?”
“可能我們覺得一個勺子沒啥…但是商家也需要控制成本。”
歸納起來,還是雙方信息不對稱,從業人員都知道的行業普遍常識。消費者不在圈內,也缺少獲悉行內信息的渠道,確實有不知道的可能,再加上雙方所處立場不同,爭吵一觸即發。
蜜雪冰城甜筒與勺子
圖片來源:小紅書@蘭妹
從大趨勢講,餐飲服務業中“標配”內容的變遷,一定是向著“越來越少”發展。就像我們已經習慣在外賣點單中,必須勾選是否“無需餐具”一樣。
2017年,餓了么、美團等外賣平臺響應國家環保號召,推出“環保計劃”,當消費者選擇無需餐具后,外賣平臺會獎勵消費者積分或“綠色能量”。
經過幾年的心智教育,大家基本都接受商家“無需餐具”的服務,也養成了自備餐具的飲食習慣。
雖說執行中出現各種走樣變味的現象,如商家強制送餐具,但不可否認“非必要不多配”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