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前幾天,有則新聞,上了熱搜:四胞胎高考出分父親給警察打電話報喜。
6月25日下午,接到山東菏澤陳進學打來的電話,讓湖州南太湖楊家埠社區民警陳飛有點意外。
【資料圖】
雖然,接到電話前,陳飛一直在看高考分數發榜通知。接到電話,陳飛一聽滿口的山東口音,一下就聽出是陳進學的聲音。
陳進學來報喜訊,“我大兒子582分、二兒子617分、三兒子614分,小女兒400多分,都過了分數線了!”
“老陳,你不容易啊”,本來身體不舒服的陳飛,一下人精神了。
隔著600多公里的路的這份緣分難得:兩人都姓陳,年齡相仿。
老陳和老陳的偶遇
陳進學是山東菏澤成武縣人,是名貨車司機,54歲,他和陳飛怎么認識的呢?
去年3月26日,陳進學從上海運一批貨物到湖州。因為當時防控措施,他到了隔離酒店。
陳進學有點急。
陳進學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里有兩三畝地。他有5個孩子,大女兒今年30歲,第二胎是龍鳳四胞胎,今年18歲。
原本,他在老家干農活,看天吃飯,日子過得緊巴,就去學汽車修理,幫人開車,十多年前,他又幫人跑長途運輸,風里來雨里去,車就是他的家,一年也就趁著暑期和春節回家看看。
2020年,四胞胎兄妹上了高中,可陳進學在裝貨時,從車上掉下來,摔斷了腿,右小腿粉碎性骨折,只好在家養傷。但躺在床上干不了活,孩子學費、生活費開支等,把他愁壞了。
當地志愿者聽說后,給他們送來愛心善款,學校也免了孩子們的學雜費等等,讓老陳略微喘口氣。
傷一好,他就出門跑運輸了。對他來說,活不能停,停一天就是一天損失。所以在隔離酒店,陳進學急著出去,不愿意配合,讓大家滿頭疼。
幾天后,陳飛到隔離酒店值守,大家看陳飛來了喜出望外:“你終于來了!”
陳飛是轉業干部,轉業到派出所后成了一名社區民警,凡是經他手的糾紛,幾乎沒調解不下來的,是湖州的明星警官。
陳飛出馬。受條件限制,他電話溝通,“先聽聽他說”,陳飛在工作日記里寫道“近一個小時的電話,幾乎沒有我說話的機會。”
第二天,陳飛又打電話過去,“我先是照例聽他訴苦,找準適當的機會,我向他解釋政策情況,跟他說,你需要什么遇到什么問題呢,我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和幫助,你有什么委屈可以跟我發泄,罵我也可以”。
一說開,陳飛體會到陳進學的不易。
“我這邊一停,家里八口人都生活來源了”。陳進學告訴陳飛,他五個孩子,四胞胎是二胎,四個孩子都上高二了,學習成績也很好,兩個老人七十多歲了,靠老婆在家照顧,壓在他身上的擔子不輕,贍養費、學雜費、住校費、家庭日常開支……陳進學跑運輸,這里送完接著送那里,“連瞌睡都不敢打”。
“我以前戰友里也有山東人,山東人喜歡吃面食”,陳飛心細,專門讓食堂提供饅頭,再做一碗可口的湯給陳進學“開小灶”,又給他買了水果、瓜子、香煙,“你在房間里沒事磕磕瓜子解解悶”,陳進學手機沒電了,給他買充電器,還幫助聯系了轄區兩家需要拉貨的企業生意……
陳進學不好意思受了這么多照顧,要給陳飛錢,陳飛爽快地說,“我們都姓陳,我們倆年紀也差不多,我們就是好兄弟,你有什么困難跟我說”。
4月9日,到了陳進學離開的日子,在大門口見到了陳飛,“我在等你”,陳飛遵守著約定。
原本陳飛的執勤時間已經到了,“我們約好,等他出來時,兩人一定要合個影”。
這次偶然的相遇,讓陳進學對警察這份職業有了不同的體會,“以前,我看到警察就想著我要吃罰單了,沒想到遇到你這么暖心的警察。”后來,兩人時不時會聊聊天,每次,陳進學總是念念不忘陳飛的關心。
交流中,陳飛也知道陳進學的四個孩子今年要高考了,他也關注著山東高考成績發布的消息,他沒想到陳進學第一時間通知自己,“他們一查完分數后,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他聲音很興奮,我也很興奮。”
“想當和你一樣的警察”,電話里,陳進學還告訴陳飛,兩個兒子都有想去報考警察學院的意愿,特別是三兒子覺得當警察很光榮,他想聽聽陳飛的意見。
“當然支持!”陳飛笑著說。
龍鳳四胞胎初養成
陳家四胞龍鳳胎一起高考全部過線的事,在當地也傳開了。
陳進學的這四個孩子,老大老二老三都是兒子,老大陳友松,老二陳友林,老三陳友泉,老四是女兒,叫陳雨。老二和老三的高考分數位列成武縣第二中學參考學生成績總排名的第五名和第六名。
可能老陳妻子家有遺傳基因,妻子的弟弟也生了一對三胞胎。老陳說,當時妻子懷四胞胎時,肚子特別大,“是人家的兩個那么大”,他就在家照顧妻子。
孩子出生后,他花了不少心思給孩子取名,“松、林、泉是一幅畫”,他給女兒取單名雨,是因大女兒單名是晴,也來自一句古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剛出生的三個兒子,不容易分辨,“給他們手上要做個記號”。慢慢長大些,孩子的樣子有了輪廓,“老大要胖一點,個子稍微矮一點,老二老三瘦一點,個子要高一點,他們兩個像”,但他和妻子從不會認錯。
孩子上同一個學校,同學和老師都容易認錯;甚至有時電腦系統也會認錯人,比如老二刷臉,系統出來的信息是老三的……
養大四個孩子不容易,陳進學出門跑運輸,家里都靠妻子,既當媽,又當爸。陳進學一年回家時間少,自然回家就寵著孩子,“舍不得打罵”。老陳心里也愧疚,人家的孩子上這個培訓班那個興趣班,“報個名要幾千塊,經濟擺在那,全靠孩子他們自己努力”。
孩子們也懂事,“家里的活也不用說,下了學回來,他們就幫著他媽干各種活,懂事早。”四個孩子上了初中后都住校,小女兒行李什么的都是哥哥幫助照應。
對四個孩子,夫妻倆也不偏心,這次考試,小女兒沒有哥哥考得好,老陳有點遺憾,“還好,有個學上了。”
陳家的老房子拆了,一家人暫時住在一所廢棄的學校里,屋里簡陋,沿屋角擺著兩張床,一臺老式電視機、一把落地電扇,屋子中間一張小方桌,平常四個孩子回家就在這張桌子前復習功課。
陳進學說,老大想去讀通信工程方面的專業,目前老二老三都接到了中國刑警學院的面試通知,他說,對孩子們的決定,他們夫妻倆都支持。
這幾天,考完后,兄妹們在家還是每天早起,跑步的跑步,看書的看書。
來源:都市快報作者:記者 楊麗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