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牧原股份早盤走勢平穩,午盤卻出現閃崩,14:30后跌幅一度擴大至8.5%以上。截至收盤,牧原股份報50.74元,跌6.4%,總成交39.62億元,創下7月11日以來的天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全國大中城市生豬出場價格從年初的低位已經翻倍,按理說對生豬養殖企業應當是利好,牧原股份3季度扣非后扭虧,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100%就是最好的證據。
既然生豬漲價都未能利好牧原股價,那么導致大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以下幾點,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1:或有利好兌現嫌疑
雖然牧原股份三季度凈利潤接近82億元,同比增長1097.41%,出現了大幅回暖。而2022中報,牧原股份歸母凈利潤虧損接近66.84億元,位列上市豬企同期倒數第一。雖然上半年大幅虧損,但牧原股份今年的股價并未下跌,2022年年初至昨日,牧原股份股價上漲2%,而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25%。市場對豬肉股業績回暖已有預期,所以牧原股份在上半年巨虧的情況下,股價表現遠強于大盤。
這一份大幅回暖的三季報,從市場角度看,或有利好兌現嫌疑。
2:豬肉價格回升,毛利率未相應恢復
生豬價格三季度(7-9月份)在22-24元區間。牧原股份三季度單季度的毛利率恢復至30.22%,凈利率恢復至25.24%。對比之前豬肉價格波動,在2016年豬肉價格在16元—21元區間,牧原股份的毛利率為45.69%,凈利率為41.42%。而在2019年三季度豬肉上漲區間和今年三季度豬肉價格相似,2019年三季度牧原股份單季度的毛利率為41.69%,凈利率為35.07%。同比2019年,毛利率和凈利率下降幅度明顯。
而牧原股份之所以能夠被稱為“豬茅”,是因為遠超同行的凈利率,別的豬企在生豬價格20元時無法盈利,牧原股份卻能賺的盆滿缽滿。尤其在2021年,別家都巨虧,唯獨牧原股份盈利,市場也掀起一輪“財務造假”的質疑。
而從今年的三季度豬企銷售毛利率表現來看,牧原股份有些“泯然眾人”。
3:生豬價格調控落地
作為生豬養殖企業,生豬價格自然是影響業績的直接因素。根據商務部的數據,全國大中城市生豬出場價格從年初低位13.06元/千克漲到10月19日的27.79元/千克,已經實現翻倍,生意社的生豬外三元指數走勢也是大致相當。對于一路起飛的豬價,中國新聞周刊在報道時不由感嘆,“紅燒肉自由”恐怕要危險了。
(以1月1日價格水平為100)
不過,有關部門已經準備好了措施。根據期貨日報的消息,針對生豬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的情況,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加強與部分大型生豬養殖企業溝通協調,研究共同做好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并于10月21日投放今年第六批中央豬肉儲備2萬噸,同時指導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豬肉儲備。
澎湃新聞同樣引用國家發改委的消息報道稱,針對近期生豬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的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加強與部分大型生豬養殖企業溝通協調,研究共同做好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該司建議大型養殖企業保持正常出欄節奏、順勢出欄育肥豬,促進生豬價格穩定和市場平穩運行;要求企業不得故意壓欄抬價,更不得串通漲價。相關企業表示,將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帶頭做好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及時出欄育肥豬,必要時適當加快出欄節奏,增加市場供應。
未來豬肉價格將有什么變化?據海報新聞報道,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接受采訪時稱,在四季度內豬肉價格可能依舊會有所波動,漲跌相伴,但不具備大幅波動的可能。
袁帥分析,十一假期結束之后,豬價會隨著需求的下降和屠宰企業壓價意愿的增強而有所下跌,此外,豬肉價格如果持續上漲,將會加劇居民生活成本的開支,同時也可能會導致養殖端產能過快增加,后期價格將出現大幅度下滑的局面,如此將不利于行業穩定發展。
關鍵詞: 牧原股份